记者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获悉,2017年第三季度,国内共有33项涉及动力电池的投资扩产项目,总计投资金额超过726亿元,最高单项投资金额达到195亿元。 据记者整理33个电池投资扩产项目中,涉及燃料电池2项,涉及兼并购事宜7项,涉及新能源汽车总成生产的项目共有4项,20项与动力电池企业增资扩产有关。通过对第三季度国内32起电池投资扩产项目的分析,以下几点特征尤为明显: 一是国内锂电行业投资依旧火热,资本跨界趋于理性。受政策变动影响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收益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动力电池产业依然是当下收益较为可观的投资蓝海。从第三季度锂离子电池的投资趋势上分析来看,有了投资锂电版块折戟沉沙的前车之鉴,大额资金投资更加趋于理性,如金沙江创投、尤夫股份和骆驼股份收购尼桑电池,表现出国内资本对于锂电版块的投资方法更加灵活和成熟,也从侧面反映出资本难以寻找“锂电良标”的窘境。第三季度国内锂电投资过热有所暴露,从多起资金跨界收购锂电企业未果的案例来看,资本对于锂电版块的热衷趋于理性。 二是企业自发扩产积极,国内动力电池业趋于规范。国内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对动力电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满足车企装配需要的产能以及产品质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年国家提出“8GWh”门槛的政策风向,业内企业反映不一,而从今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热潮上来看,国家政策对于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第三季度动力电池企业的投资反映来看,企业扩产从市场角度出发的意图更为明显。近日,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某行业会议上表示,考虑不再通过《规范条件》的方式对动力企业生产条件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动力电池业扩产将摆脱产能等因素限制,更多从实际出发。 三是动力电池企业资金压力巨大,产业资本升级加剧。车企同电池企业结算账期较长,动力电池企业在资金周转上存在很大的压力。为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动力电池企业需要想方设法冲破资金壁垒,如天津力神发布增资项目拟募资不低于16亿元,将用于苏州华东基地、青岛项目、天津项目等的建设资金及补充流动资金;亿纬锂能拟公开发行可转债,总额不超8亿元,其中6.5亿元用于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项目,1.5亿元偿还银行贷款。面对与日俱增的资金压力,不少企业开始在资金链上做文章,如多氟多出资1.25亿成立新能源企业并购资金;坚瑞沃能拟投资20亿成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雄韬股份不超过3亿设立投资子公司等,表明国内锂电业,在企业的实行“自我救赎”的同时,产业资本升级加剧。 记者分析,国内补贴政策逐步退坡,但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面对未知的风险不少资金选择撤出,但从2018年4月即将实施的“双积分”政策、国内燃油车禁售的目标等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坚定,动力电池业前途光明。从第三季度电池增资扩产信息上来分析,依然有不少实力雄厚的资本看好动力电池业的光明前途。第三季度动力电池业资金流数额依然庞大,增资扩产项目数量繁多,动力电池行业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活力。 另一方面在国家补贴政策退坡的大环境下,动力电池产业受到政策调节影响逐步弱化,市场调节影响正在加大。对比前三季度国内电池增资扩产项目,动力电池企业和投资者的行为表现的更加理性。受市场调节的影响,企业将更多考虑到自身的发展问题,企业“贪多嚼不烂”扩产布局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企业站在市场的角度进行“取长补短”的联合案例增加,如比亚迪和国轩高科联合,加强对三元材料的布局。政策退坡带来的产业危机,迫使企业重新用市场的眼光审视自己,对于产业长远的发展来说大有裨益。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动力电池企业像是出巢的雏鸟,不再“嗷嗷待哺”,而是尝试自己寻找“食物”。企业通过更加灵活的资金策略募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资者也采取更为稳妥的投资策略参与到动力电池业的发展之中,动力电池业在市场的介入下正在趋于规范,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摆脱补贴政策产生的副作用。 |
第三季度动力电池资本市场风起云涌
2017-10-18 商用新车网 转载 浏览:1581
【行业动态】
记者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获悉,2017年第三季度,国内共有33项涉及动力电池的投资扩产项目,总计投资金额超过726亿元,最高单项投资金额达到195亿元。 据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