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准入”玄机

新能源汽车“准入”玄机

【行业动态】   业界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与世界汽车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唯一机会。然而,在日本“电动玩具”大行其道(斯巴鲁G4eEV、普利马HydrogenREHybrid、丰田1/X),美国“变形金刚”(通用公司设计的ONSTAR ANT可像机器人一样灵活,而且能够变换不同的外形)隆重登场之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却一直很安静。  11月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下称《规则》)正式施行。这又是一项暗藏玄机政策,一位中资企业高层深有感悟,“它大有当年《构成整车特征的管理办...

  业界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与世界汽车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唯一机会。然而,在日本“电动玩具”大行其道(斯巴鲁G4eEV、普利马HydrogenREHybrid、丰田1/X),美国“变形金刚”(通用公司设计的ONSTAR ANT可像机器人一样灵活,而且能够变换不同的外形)隆重登场之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却一直很安静。

  11月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下称《规则》)正式施行。这又是一项暗藏玄机政策,一位中资企业高层深有感悟,“它大有当年《构成整车特征的管理办法》明则防止进口偷税漏税,实则逼迫外资拿来更多技术的意思。”

  新政出台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什么样的企业才具备新能源车的生产资格?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的政策没有出台之前,业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不过随着《规则》的颁布和15道准入门槛的设立,这样的争议终于平息下来。

  日前发布的《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车的概念——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不仅如此,《规则》对企业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生”门槛,其中包括:对企业生产能力和条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

  “由于新能源汽车在法规标准的要求方面与传统燃料汽车产品有较大差异,无法按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为做到规范发展,防止一哄而起,发改委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在日前举行的“清洁汽车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处长李万里对外界表明了《规则》出台的缘由。

  “现在有很多机构和企业打着这个(指新能源)旗号,但他们并不具备技术条件。”长安汽车混合动力项目总监任勇对《规则》的出台举双手赞成。

  路径迷失

  不过问题似乎没那么简单。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政策“后门”。15道“准生”门槛中,最有深意的一条就是,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才能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这一条同时难住了中资和外资。

  “我们不是不想生产混合动力车,但因为油电混合动力对内燃机的要求很高,” 海马汽车销售公司市场部部长汤斯表示,虽然已经生产出了1.6L VVT发动机样机,但海马仍然把目光投向了纯电动汽车,“毕竟我们的电池技术还可以。”

  其实,技术的制约是一方面,不甚明确的新能源车路径也让企业左右为难。早在2001年,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就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按照当时规划:中国决定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燃料电池车目标挺进的战略。然而,中国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期间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替代燃料车同时并举的局面,让企业在技术选择上迷失了方向。

  2002年,长安汽车2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耗时3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研发出来一款纯电动车样车,却因为产业环境所限迟迟无法量产,转而把投入重点转向混合动力车。

  不光中资企业如此,一些跨国公司也由于看不清国内新能源产业战略方向,干脆选择按兵不动。“虽然我们认为,混合动力车是汽车业迈向可替代能源新世纪的最佳路径,但由于中国新能源车战略方向不清,我们目前不打算把相关车型放到中国市场中。”雪铁龙国际部部长邦赛说。

  造成的后果是,一边是自主品牌们埋头苦干,但却受制于方向和技术原因迟迟无法突破;另一边是跨国车企“隔岸观火”,揣测着中国政府的态度。

  逼迫外资

  企业触角总是最敏感的。10月29日,仅仅在发改委《规则》发布四天后,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赶到中国,发布了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按照其新能源长期规划,通用将斥巨资在中国设立从事汽车能源和环境方面前瞻性技术基础研究的研发机构。

  其实早在今年3月,《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已发至相关机构和企业。据李万里透露,在征求意见期间,争议最大的是要求企业至少要掌握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条款。一些合资企业的外方难以接受这种转让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强制要求。最后经过协商,目前中外企业认识已经趋于一致。

  “总体来说,《规则》对中国本土企业有利。”一家国有车企的技术负责人表示,在《规则》没有正式出台前,有的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把新能源技术带到国内的态度一直不是很积极。即便是已经在国内生产,但也相当于整车进口。但按照《规则》,申报新能源车生产资格的企业必须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所以说《规则》与‘构成整车特征的管理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2005年4月,发改委会同其他部门出台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只要符合用进口全散件、半散件组装汽车;用进口车身、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进口零部件价格总和达到或超过整车总价格60%等几种情况,即被核定为进口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将按进口整车的税率征收关税。表面看,它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整车进口变相为零部件进口的偷税漏税的现象,但实际是逼迫外资把更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此后丰田本田大众也纷纷把自己先进动力系统引入中国。

  “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很多思路是有延续性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所长吴卫认为,《规则》有利于提高本土企业的开发能力,“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路径。”而发改委一位官员的话则讲得更明确,“此项标准适用于所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无论本土还是合资企业。但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是指必须具有该系统核心技术的全部相应知识产权,而是要求我们的企业能够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等,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作者:寇建东

商用车网广告位招租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624748671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