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卡达克汽车技术开发公司承办的“2015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于9月23日在京召开。自首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与电机技术国际研讨会至今,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已举办七届。本届论坛邀请中国及德国政府、中外企业、学术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共同建言献策,探讨最佳产品技术路径和资源组织模式,以期共同实现“电动汽车无忧驾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吴卫、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交通处李宏刚,分别为论坛致辞。专家们均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良好,但仍然任重道远。
在车市寒潮下,电动汽车依然保持着“产销两旺、持续井喷”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8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1303辆,销售18054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3.5倍。2015年1-8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18020辆,销售108654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7倍。
中国电动汽车表现抢眼 离实现目标仍有距离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赵航主任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电动车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产业环境持续改善,电动汽车表现抢眼,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产销量和保有量市场。
赵航对电动汽车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感到十分欣喜,“近期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除传统汽车企业外,一些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新能源零部件企业等也都准备加入进来,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思路。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国家能源局近期牵头制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今年也先后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规范和鼓励措施;研发方面,科技部正牵头编制电动汽车重点专项,为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
据赵航介绍,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技术服务机构,始终与行业同仁一起拼搏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桥头。2015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备工作组,组织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联席会和测试联盟。
虽然前景广阔,但赵航认为电动汽车发展要下更大力气。中国电动汽车基数小,虽然增长幅度大,但要实现中国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特别是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的目标,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仍任重道远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吴卫表示,新能源汽车取得的成绩,一方面是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资金激励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科技基础的支撑和创新的驱动。此外,产业化能力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先进骨干企业的突破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协同,都是新能源汽车得以出色表现的因素。
谈到未来,吴卫认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各方要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抓住机遇才能够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一是在核心技术和产业竞争力方面,与国际的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现在更多注重产销数量的增长,我认为应更多关注产品质量、安全性、科技含量的提升,这些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二是市场体系的完善和长效政策机制体系的建立方面,中国需要不断地增强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三是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规模、产业化水平上,还需要大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投入和深度的合作发展”。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国家发改委今年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会同工信部制定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的管理规定,制定实施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战略的重点和中长期的措施。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在中德电动汽车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下,推进中德在电动汽车技术、充电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关的项目。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新能源汽车配额及交易办法。
部机关内建充电桩 支持同事继续购买新能源汽车
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交通处李宏刚表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方面,科技部专项任务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技术科学问题包括基础部件材料学、汽车动力系统学和网联车辆信息学。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共性核心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和电动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集成开发与示范包括基础设施与标准平台、集成示范与评估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单位,2014年11月科技部在部机关前院建设了15个充电桩,同时引入10辆纯电动汽车,在部机关进行市场化分时租赁服务。在分时租赁服务的推广和实际体验下,目前科技部已经有4位同事购买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目前科技部在部机关后院立体车库改建了30个充电桩,为同事们后续继续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