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机油是车用发动机的专用品,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市民用车安全。为评估车用机油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省内销售的车用机油产品开展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据悉,此次抽检采集车用机油30批次样品,其中9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
据了解,此次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为运动黏度(100℃)、低温动力黏度、粘度指数等3项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和老百姓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不合格项目为运动黏度(100℃)和低温动力黏度指标。其中运动黏度(100℃)项目3批次不合格,低温动力黏度项目8批次不合格。
这些不合格指标究竟啥意思?对此,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运动黏度(100℃)即油品在100℃下测定的运动粘度值。黏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从而加速摩擦副磨损,且易漏油;黏度过大,流动性差,渗透性与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力大,启动困难,消耗功率大。而低温动力黏度则是车用机油在低温(不同牌号不同温度)、高剪切速率条件下所测得的内摩擦力大小的量度,该指标与发动机的冷启动有良好的相关性。
那么市民如何识别车用机油质量?该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可通过质量等级识别,产品外包装没有中文的情况下,“S”系列代表汽油机油,“C”系列代表柴油机油,S和C同时存在,则表示汽、柴通用机油。另外,消费者还可查看油品,优质油品质地均匀无沉淀,液面处无绿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