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家都在忙着串门走亲戚的时候,我的专栏被一篇文章刷屏了,《关于博瑞 恳请别再夸了》截止到发稿时数据显示:958849的阅读数和3468条的评论。今日头条的数据是:阅读近20万,评论445条,虽然这数据没那么抢眼,但是这是从130万的推荐中转化而来,这样的转化率足以说明内容定位的角度还是有很多人认可的。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个热爱汽车,并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人,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新年礼物。但是当我逐个看数千条的评论的时候,这样的好心情就开始打折。我们在新年的定位就是要“重构汽车消费价值观”所以大部分的观点都会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评价,跳出原有的评价体系。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只要和原有的价值观冲突就一定被骂惨。作者一定被骂成汉奸,写的软文,拿了多少多少好处费或者直接被怀疑是厂家公关部的。
对于大部分不过脑子的评论我直接选择了过滤,对于一小部分肯定的评论表示感谢。今天我主要想聊一下剩下的一部分还算中肯的关于观点的讨论。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关于博瑞的定价,有很大一部分朋友认为提到了观致失败的结果就是由于定价太高,而博瑞很可能会走观致的老路(关于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只是转述网友的评论)。然而,观致的情况和博瑞的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无论从背景实力,品牌定位或是渠道建设都没有可以对比的空间,所以我还是坚定认为品质过硬的中国品牌还是应该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定价的勇气,毕竟用损失合理利润换来的性价比不可能带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1.观致品牌定位和渠道是败笔
关于观致的问题,不是本文重点,我们不做过多讨论。而且已经有很多的分析文章,虽然很多观点我也不能认同,但是也展示的够全面,足以覆盖问题。我们只选取一些和博瑞定价相关的因素来加以对比说明。
首先,观致成立时间过短,品牌定位模糊。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全新品牌想要切入如红海般的A级车市场,而售价有几乎达到了B级车入门的价,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对于非常讲究面子的国人来讲,显然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
其次,是观致的渠道建设。成立几年来仅40多家的4S店,这样的存在感也确实太低。这也是一个月的销量很难过千的原因之一。相对于逐步崛起的汽车电商,对于新品牌来讲,实实在在线下体验则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能增强用户体验,对品牌展示也是有极大的好处。可以看出,关于定位和渠道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观致都没有做好,才是观致暂时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其相对过高的定价。
2.吉利品牌即使定位低端也有历史积淀
吉利早在97年就已经进入了汽车行业,见证了中国品牌的从最开始的艰难起步,从最开始的几万元豪情、熊猫等到后来的帝豪、英伦等多品牌战略,以至于最后的品牌回归统一和收购沃尔沃等一系列事件。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经过多次试错后很辛苦的走到今天。而在收购沃尔沃,经过几年的蛰伏期后,博瑞此次的爆发可以看做是此次收购动作效果的初步显现,沃尔沃从供应链和技术积淀方面开始反哺吉利。多年的市场探索和技术积淀后,加上多年来最重要的渠道建设,博瑞此次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显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廉价低质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吉利在品牌方面的短板估计还是会很顽固的存在,即使在产品方面已经有充足的实力和合资品牌一搏。想要补齐品牌的短板,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产品的定价方面能够和竞争对手处于同一层级。稳扎稳打固然重要,但故步自封却不是提升品牌的有效方法。对消费者最直观的消费体验就是售价能处于同一层面才会认为是同一档次车型。但是博瑞的售价现在显然还是有一些距离。
博瑞的多款车型综合售价,不算那精神领袖的V6车型,大部分都会在15万以内,而其对标的对手都会比它贵4-5万元。这样的差距显然不是同一级别车型中韩系同德系的差距,而是A级对B级的差距。博瑞要想在品牌建设上能够更进一步,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讲这种跨级别的差距感逐步拉近到同一级别内的差距,然后在逐步拉平才是王道。虽然谦虚使人进步,但进步后的自卑肯定再次进步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