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正在举办卡车列队行驶挑战赛,沃尔沃、曼、斯堪尼亚等6家车企陆续派出车队参与其中。由于列队驾驶,堪称“无人驾驶”的过渡,因此再度掀起了业内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讨论。欧洲甚至提出,2020年车辆列队行驶能够在实际道路上运行。这意味着,无人驾驶即将实现。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受到诸多限制,提及无人驾驶还为时尚早。
● 道路网纵横交错 识别街道标识有困难
为了实现无人驾驶,国外主流卡车品牌,早在多年之前就着手研究这一项目。进入新世纪以来,奔驰戴姆勒先后开发了ESC、ACC、AEB、车道偏离等多项主动安全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进行集成整合,配备更加丰富灵敏的传感器,试图达到自动驾驶的目的。除了奔驰戴姆勒,沃尔沃、斯堪尼亚也相继推出类似的研究计划,追赶“无人驾驶”这一潮流。
纵观各大车企对此推出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自动驾驶技术是基于一系列传感系统之上的。传感器以及全景摄像头扫描到障碍物后,会向数据处理中心发出信号,处理系统则会传递相应的指令,实现减速或停止。
卡车能够上路,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完全识别街道上的各种标记,以及前方道路状况。车载立体摄像头和传感器虽然可以识别单双车道、人行道、移动和静止的物体,但实际道路上的指示标记往往非常复杂。如果对道路不熟悉,老司机都会做出错误判断,更何况一辆无人驾驶的卡车呢?在普通的高速公路上,做到正确识别尚有可能,但中国的道路网纵横交错,道路上是否有符合规范的标志,能否被车载摄像头识别,都不能够保证。城市大都如此,更何况农村。
● 遭遇交通堵塞、事故 无人操控很尴尬
除了遭遇道路上标识混乱无法识别的尴尬,自动卡车还会碰上交通堵塞,赶上一两起交通事故也在所难免。城市间的物流货运,都有一定时间限制。一般情况,司机需要保证在规定时间交货,超时交货往往会被克扣运费。
然而,国内的路况较差,即使在高速公路上,堵车和事故也非常多见。自动驾驶的卡车,由于缺乏驾驶员及时操控,机动性就会受到一定限制,这有可能导致交货延时,影响运输效率。因此,无人驾驶若想真正实现,需要大量汇总即时的路况信息,遭遇堵车、交通事故等一些突发状况,也需要控制中心的人员在后方做出及时处置。因此,无人驾驶的卡车做到真正上路,需要强大的后援支持。
● 借助互联网 黑客攻击麻烦大
除了受到路面状况的限制,自动驾驶的卡车由于需要更多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无线互联网操控行驶,因此更有可能遭到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获取车主个人信息,肆意篡改设置,就会给行驶中的卡车造成大麻烦,严重影响周围车辆及人员的安全。科幻片里,描述的机器人被肆意操控,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场景,就不是纯属扯淡了。
当然,这样说还是略微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内部程序遭到木马攻击,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保护用户信息,配备一套高级别防御系统,非常关键。
● 超载超限如何罚 监管方式待调整
另外在行政监管方面,自动驾驶卡车路遇交警、路政,例行检查该怎么办?依照国内的情况,卡车路遇检查点,需要停车接受交警的例行检查。超载、超限等一系列问题,便纷纷被一个个揪了出来。货车司机罚款的罚款,扣分的扣分,按照规矩处理。然而,如果这是一辆无人驾驶卡车,交警该找谁呢?是车主,还是货主?
笔者在此只是以超载超限这类问题为例,旨在说明现有的法律法规,满足不了未来无人驾驶卡车上路后的管理需求。伴随无人驾驶卡车走进现实,相应的法规有待调整,新的管理制度需要制定。不过,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时间。
● 编后语
无人驾驶真正实现还需要相关部门健全统一标识,制定新型的管理标准,推出更为强大的后勤支持系统,方能真正落到实处。车辆本身技术的革新,还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后盾。无人驾驶若想实现,未来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