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六大车企集团的“十三五”规划,笔者从中读到最多的字眼是转型、创新和品牌。的确,当增速放缓的市场已不足以支撑自主品牌以量求生存时,车企必须向品牌溢价和新增长点要利润。
而当下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兴市场尚待繁荣,还需传统汽车业务“输血”。那么产品向中高端市场突围、提高品牌溢价力就成为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事实上,经过多年正向开发,长安、广汽等一些车企一定程度上已掌握了产品的“火候”,其几款车型的性能和“颜值”获得了市场认可。但自主品牌要突破品牌价值的天花板,却远非易事。即便自主产品在品质上与合资产品“旗鼓相当”甚至超越合资品牌,但在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相较更有用户口碑和品牌故事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明显不占优势。
那么自主品牌要从哪突围?笔者认为拐点可能在产品性价比上。同样好或较合资更优质的产品,自主车比合资车价格低,势必会吸引一批剥离品牌衡量产品是否“值”的消费者。需注意的是,这里的价格是包括车价、油耗高低、售后维修几率等在内的整体成本,而不单纯指购车价格。
当然,产品品质高又不能太贵,企业势必面临高成本的挑战。但在自主车企品牌力尚低的当下,性价比无疑是车企寻求突破的务实做法。日系车、韩系车都曾先以“物美价廉”在市场上取胜。吉利中大型轿车博瑞能在众多合资车型中脱颖而出,与其在售价上“放低身段”不无关系。因此自主冲高端更需要重视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