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在上海启动试点。诚信企业主动申报,货物就能"先通关、后审税",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和管理成本。为了确保企业在通关过程中依法纳税,国家海关总署设立了风险防控中心和税收征管中心,在事中、事后,对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和涉税要素的审查。
上海启动的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最大的亮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 在之前企业要进口一批货物,必须向海关申报,然后经过货物归类、价格审查、确定税款等环节,才能缴税通关。此次改革试点,建立了"一次申报、分步处置"的制度,企业先进行申报、自行缴纳税款,海关排除安全准入风险后,货物可先予放行。
上海海关总署税收征管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只要符合条件的货物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放行。放行之后,海关才进行税收征管要素的审核。海关也取消了对货物的逐票审定,直接对税收风险实施前置风险分析和通关全过程的监管,将避免商家因为报关流程上的问题导致货物滞留港区。这样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物流的成本,不再需要等待海关的检验而把货物压在库区。
上海试点是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样板间”。接下来,海关总署将加快筹建其他风险防控中心、税收征管中心。企业可以任意选取一个海关进行申报,并自报、自缴税款,通过海关的安全准入风险排查后,货物即可在口岸放行。改革后,企业申报更自由、手续更简便、通关更顺畅,无需再办理转关运输,货物口岸放行速度将大幅提高,企业通关费用下降更多。同时也借助“两个中心”的设立,海关管理效率更高,有效解决企业相同货物在不同口岸出现海关归类、审价不一致等情形,让全国企业更好享受“全国是一关”“关通天下”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