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由于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不止银行,还有整车厂、经销商、第三方金融服务企业等机构关注,将其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两万亿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表示,在未来,不管是汽车经营商还是服务商,金融将成为他们重要的支撑。
汽车金融行业的夺目表现让各方初尝甜头,但同时也经历着“成长的烦恼”。虽然当前中国汽车金融产业如夏花一样绚烂,但惊鸿一般都很短暂。要想真正成为常青树,还有许多现存的问题需要解决。
汽车金融贡献率持续走高
汽车金融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和很多人息息相关。所谓汽车金融,是指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通融资金所产生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是汽车制造、流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从欧美等成熟的汽车市场行业利润率分布来看,二手车销售、贷款、保险、融资租赁利润贡献率分别为2%、7.5%、10%和23.5%,这些与汽车金融息息相关的业务,金融贡献率占到价值链一半,而我国汽车金融贡献率还不到4%,可见未来我国汽车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4000亿元,累计发放给经销商的批发贷款达到6000亿元,累计发放零售贷款2500多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贷款成为增速最为迅猛的板块,去年汽车金融公司累计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20多亿元,对应1.1万辆车,同比增长91%。
众所周知,新车销售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其为经销商贡献的利润率持续走低,但汽车金融业务让经销商找到了新的盈利点。凯达·卓越运营联盟数据显示,2015年度经销商百强企业中新车收入占总收入约为82%,同比下降3%,相对应的,经销商汽车金融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总体毛利同比增长了36.2%。
汽车金融较高水平的利润贡献率造就了其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汽车金融公司、经销商、银行、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等机构举措频出,纷纷创新业务种类、简化业务流程、改革销售模式,优化资产结构,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过在繁荣背后,行业也存在一些隐忧。
从“防范风险”到“经营风险”
随着信贷政策越来越宽松,愈演愈烈的骗车骗贷事件,导致了汽车金融风控能力饱受诟病,也直接损害了企业经济利益。“我就曾经吃过骗贷的亏,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提到风险控制,先锋太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CEO韩勇以亲身经历对记者说,“我们之前审验申请人资料时,只要求申请人提供标准证件照,但在发生了一次不良贷款后,我们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驾驶证,以减少在汽车贷款过程中发生的骗贷风险。”
据了解,韩勇曾在广汇汽车从事汽车金融业务,当时共为公司创造了16亿元的利润,但也产生了2亿元的“坏账”。韩勇表示,我国汽车金融保险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运营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四大风险,包括传统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渠道风险。
百融金服CEO张韶峰直言,行业目前风险度升高的原因在于业务同质化严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涉及车贷业务的P2P平台已经达到1300多家。“很多P2P公司转型做汽车抵押贷款、消费分期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同质化严重带来的后果就是对客户过度授信,多头借债的情况也随之发生,不良贷款发生几率越来越高。”张韶峰说。
张韶峰认为互联网金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是未来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金融不能只停留在线上,线上只能作为一种获客方式,如果没有线下对客户的信用审查,将会面临骗贷或其他金融风险。传统金融企业一直都在强调要“防范风险”,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后风险不应“防范”,而要“经营”,如果仍然强调“防范风险”,那么将很难盈利。
企业缺资金就像战士缺子弹
如果将汽车金融市场比作战场,那么资金就相当于子弹,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是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这是长期困扰汽车金融行业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资产证券化成为汽车金融公司解决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汽车金融公司把一批车贷的每月应收款打包作为资产卖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以此为基础资产发行债券,卖给投资人,证券公司在中间会赚取1%左右的手续费。
2014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实行市场化的证券自律组织事后备案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让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有了法规依据。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永发在谈到汽车金融公司如何快速发展时表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资金风险有着不同的权衡标准,因此,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汽车金融服务企业可以向有条件的机构出售贷款,借此盘活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