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特色就别开店。”这是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新一直推崇并奉行的生意经。
2000年,在新能源汽车概念尚未普及、专业技术仍未突破的大背景下,张景新以敏锐的嗅觉认定,新能源汽车必将领衔汽车产业的未来。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五洲龙的核心团队一头扎进了这一领域,历时数年,终于制造出我国乃至全球首款新能源混合动力客车样车“中国一号”。此后,他们又启动了中国新能源混合动力客车第一条示范线路,推动行业两大标准制定,成为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名副其实的先行者和拓荒者。
找寻未来方向
张景新是个“爱折腾”的人。早在1980年,从水泥、运输生意起家的他就有了10台汽车的身家,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首批发家致富的人。
在做运输生意的过程中,张景新发现,柴油汽车配件在广东没有专门的经销公司,一个零件损坏了,往往要跑到汽车生产厂家购买,费时费力又昂贵。于是,在1984年,他大胆向银行贷款20万元成立了广东省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揭西公司,很快就成了当时粤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批发商之一。随后,他又介入整车销售、摩托车组装、汽车组装,甚至还有自行车的生产。
彼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中国汽车业发展刚刚进入上升期,两个选择摆在了入市早、渠道畅通、资金实力雄厚的张景新面前:究竟该沿着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道路一路向前,轻轻松松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还是该选择一条引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但荆棘密布的开拓之路?
不甘平凡的张景新选择了后者。“搞汽配、组装、摩托车和自行车生产,将来一定是竞争的红海,而且随着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健全,可能每5至10年就会面临淘汰或更新换代的挑战。”张景新说。
2000年前后,环保问题开始引起学界的重视,很多专家开始反思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这一年,张景新恰好在北京和上海参加了两场国际性论坛,都是有关环保型汽车发展的研讨。张景新回忆说,那时候,他就认定,未来的汽车产业必然与环保息息相关。对于正在寻找未来发展道路的五洲龙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前景与企业所追求的突破性发展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2000年底,五洲龙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在深圳正式成立,张景新把白手起家挣来的钱,全部押在当时连概念都没有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他们从研究国外的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着手,开始了艰难的新能源客车自主研发之路。“当时投入很大,从电池技术方向究竟是选纯电动、并联技术还是串联技术,到第一台样车的制造,反复测试、路试,以及后面的车辆上牌等,困难重重。”张景新回忆说。
两年后的2002年1月,国内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样车终于研制成功,经过2万多公里的路试,该车型由广东省经信委组织专家鉴定一次性通过,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这一刻起,五洲龙的新能源之路终于迈上了正轨。
打通成功路径
张景新把五洲龙的发展概括为两个字——“早”和“多”。其中,“早”是指入行早,做出了国内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样车;“多”是指参与的国家级项目多,作为首个中国新能源客车准入企业及首个混合动力电动客车标准制定企业,五洲龙陆续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首个混合动力客车商业示范、首个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首个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标准制定,以及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示范运行等项目。
事实上,与其说参与,不如说,五洲龙一直在努力推动和促成这些项目的开展。虽然说,早在2002年,五洲龙就研制出第一台混合动力样车,但直到2010年,其生产的100多台车依然只能是样车。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这些车“没法上牌,没法上路,数年来只有投入没有收益。”张景新表示,完全没有料到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会如此漫长和曲折,“我最初计划的是5年的投入期,没想到,允许走进市场是在10年以后。”
“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联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张景新表示,多亏了来自科技部、深圳市政府等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有识之士的始终关注和积极推动,才有了一系列开创性的项目尝试,才有了五洲龙乃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个第一次。
付出终有回报。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车企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制定和国家财政补贴制定。张景新表示,当时,五洲龙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秀,和一汽、二汽等国内汽车业巨头并肩而坐,一起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
在此后的时间里,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行业标准的建立,以及减免税收、提供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各方关注度的大幅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伴随着这一浪潮,五洲龙也渐入佳境。尤其是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五洲龙专门为大运会生产了1511辆各类新能源汽车,占投入大运会新能源汽车总数的75%以上。此举让深圳一举成为全球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规模最大的城市,“大运蓝”也因此成为深圳市民最温馨的记忆。
大规模应用所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不仅使五洲龙在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张景新对于企业未来的技术路线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
五洲龙公司副总经理邓先泉告诉记者,目前,五洲龙各类新能源客车在全球安全行驶已累计超过14.7亿公里。在国际市场上,五洲龙新能源客车已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斐济、巴拿马等国家的道路上行驶;在港澳地区,于2011年12月进入香港市场的五洲龙新能源巴士,至今已累计安全运行150万公里;在国内市场上,深圳、乌鲁木齐、长沙、苏州、重庆等地处处可见五洲龙新能源客车的身影。尤其是在深圳,目前已有超过5000辆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其中4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从2008年一直安全运行至今,单台车行驶里程最高达到70多万公里,保持了节油性好、出勤率高、故障率低的优秀记录。
实现关键突破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迎来春天,张景新依旧喜忧参半。喜的是曾经无人问津的行业热起来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已经明朗。忧的是,“小环境”还有待改善,比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补贴标准等政策的完善,以及行业准入、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等。
尽管仍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扰,五洲龙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没有动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于国于民都有利。”张景新说:“虽然从研发到产出的过程很艰辛,但是,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走了16年,今后也一定会不遗余力地走下去。”
张景新的信心和底气不仅来自于他在业界打拼10余年的经验,更来自于五洲龙在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从成立至今,五洲龙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已取得百余项国家专利,实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航。此外,他们还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转型为“智能先导型”企业,形成了高集成度的电动一体化智能整车控制系统。
在此基础上,五洲龙还积极推进石墨烯电池的研发。今年5月,五洲龙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石墨烯复合电池已成功应用于11米长的客车上,该车也成为全球首台成功运用石墨烯复合电池组的新能源客车。“电池技术是目前电动汽车大力推广和发展的最大门槛,而目前的电池产业正处于铅酸电池和传统锂电池发展均遇瓶颈的阶段。”五洲龙公司副总经理成建忠说,石墨烯储能设备的研制成功,将带动整个电池产业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新能源客车续航里程有望突破600公里大关。除了续航里程优势,石墨烯复合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可圈可点,在被穿刺、挤压后,电池不会泄漏、无明显升温、不起火、不爆炸,将大幅提升车辆的安全系数。
“新能源汽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续航里程和成本控制两大难题。”张景新告诉记者,石墨烯电池的应用让五洲龙在续航里程上实现了突破,下一步,五洲龙将对加载新型电池的车辆开展商运测试,加码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与成果产业化,以更丰富的研究成果推动新一轮续航变革。
新能源汽车的道路已经明确,如今的五洲龙又开始思考更遥远的未来。“五洲龙的下一个创新目标是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当然,要实现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仅就中短期来看,我们希望尽快完善客车和客车之间的交流、自动编组以及客车和周围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更多无人驾驶配套技术。”张景新透露,目前,五洲龙已和中兴通讯展开合作,希望借助中兴通讯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共同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