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起,为期7天的顺德2016年公交出行宣传周系列活动陆续上演。2016年的宣传主题为“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但对顺德来说,落实“公交优先”,时过六年仍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重重门槛。
2010年顺德启动公交TC改革,TC即交通共同体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采取竞争招标的方式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6年来顺德公交每年财政投入从几千万元增长到4亿元,公交车辆从200多台增长到1937台,日均客流量从15万人次/日增长到45万人次/日。
然而,在目前全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13%的情况下,顺德公交TC改革红利逐渐减少,发展瓶颈凸显,自2013年以后客流增长开始放缓,年增长低于20%,全区平均单车客运量仅为274人次/日。
公交发展为何总是追不上市民出行需求?“公交优先”落到实处还要迈过几道坎?地铁时代到来顺德公交是否更加步履维艰?日前,“顺德公交你我献策论坛”在清晖园举行,政府部门、公交管理公司、政协委员、决咨委委员以及市民齐聚为顺德公交把脉。
近三年公交客流增长放缓
每当接到临时任务,在顺德新城工作的刘雯还是首选打车。“从德胜文化广场到清晖园打车仅仅需要20分钟,如果坐公交车,等车加上路上停靠的时间得超过40分钟。”刘雯说。
速度慢、间隔长、线路绕等是公交出行的最大局限。顺德公交管理公司总经理周莉表示,目前早晚高峰期顺德公交车时速为20公里,小汽车为30公里,也即是小汽车出行比公交车省时50%,“这是一个非常强的临界点,当公交车比私家车耗时多50%,市民搭乘公交的意愿自然不高。”
2010年,顺德启动公交TC改革,目前全区公交线路达163条,站点也从原来的1200个增加至现有的3529个,300米的覆盖率达到70%,500米范围的达到了95%,全区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
但公交出行依然不是顺德市民的主流出行方式。在TC改革前期,2013年以前客流平均增长60%左右,但在2013年以后,客流增长开始放缓,年增长低于20%。如今,顺德全区公交分担率为13%,中心城区为22%,全区平均单车客运量仅为274人次/日。
“13%的分担率是不及格的,未能体现公交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顺德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锦佳介绍,一般大中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在40%以上,发达国家和地区达到60%—90%。
公交优先发展也难以落到实处。TC改革以来,顺德对公交的财政补贴持续走高,目前已达到每年4亿元,但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仍旧滞后。全区没有一条公交专用道、首末站场和枢纽站严重不足、港湾式停靠站点欠缺等等,均制约着顺德公交的“提速”,降低了市民公交出行的意愿。
截至目前,顺德共有公交场站177个,车均用地面积仅117平方米,远低于国家标准(每标台车200—300平方米),并且其中52%为路边临时首末站,无权属用地。
“公交场站不足,直接影响公交线网的合理优化,比如清晖园公交车十分密集,如果有足够的用地建设公交站场,公交就不必绕到新滘路口。”顺德区环境运输与城市管理局道路客运管理科科长黄剑宇介绍,顺德的现状是公交场站设施分布与客流需求极度不吻合,越是客流密集的大良容桂等中心城区,权属用地场站越是稀缺,导致片区公交乘降能力十分有限。
全区尚无一条公交专用道
公交发展跟不上市民需求,导致市民更加依赖“点对点”的出行方式。目前,顺德汽车保有量已达50万辆,且年均增长率在10%—15%。长此以往,“治堵”形势将更加严峻。
按照《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及《顺德区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的各项交通系统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全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分担率应达到45%,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45万人次/日,常规公交客运量达到101万人次/日。
这意味着五年内公交分担率和客运量要实现三倍的增长。而在伍锦佳看来,公交优先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公交车在和小汽车的路权分配战中能否胜出。“一台私家车占用的道路空间是一辆公交车的20倍,顺德各界却连规划一条公车专用道的共识都未达成,如果公交不享有‘路权优先’,如何倒逼人们出行优选公交?”伍锦佳说。
根据规划,至“十三五”期末,顺德要建设15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覆盖桂洲大道、南国路、三乐路等全区主要公交线路走廊。但在尚未实现零突破的现状下,黄剑宇直言上述目标难以实现。
“顺德很多道路设计不规范,路面狭窄,很多路段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都没有区分开,规划出一条公交专用道谈何容易?”顺德区政协委员杨新福认为,汽车保有量大、道路复杂都是实际困难,顺德公交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黄剑宇认为,规划优先应该成为加强公交优先设施保障的前提。“比如公交站场建设,应该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考虑进去。近年来我们多次向相关部门打了报告,区委、区政府和镇街政府也开始重视公交首末站场用地的落实。”
根据《顺德区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十三五”期末,全区需完成场站建设任务48.7公顷,其中增设枢纽站23个,首末站94个,停保场10个。
规划还提出了场站建设的实施途径。首先将一定数量的独立占地场站列入每年的土地出让计划及政府投资计划;其次优先选择三旧改造或者大型建设项目,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添加场站规划要点,落实附设建设场站;最后,针对热点片区场站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可在路侧、街角、公园绿地、立交桥底等零散用地,利用专列资金,灵活设置供1—2条线路使用的小型首末站。
未来实现地铁公交一体化发展
未来五年,顺德将启动8条城市轨道建设,总长度达到135公里,包括在建的佛山地铁1、2、3号线和广州地铁七号线西延顺德段,以及未来五年内动工建设的三条城规轨道。到2020年,顺德市民将真正迎来盼望已久的地铁时代。
地铁的开通会否进一步冲击公交客流量?顺德环运局轨道发展科科长黄剑斌认为,加上已有的120公里广珠城轨,未来顺德轨道交通长度有250多公里,但顺德面积达806平方公里,轨道交通覆盖率明显还远远不够。
周莉认为,地铁开通反而是推动市民将出行方式转化到公共交通上的大好时机。“轨道交通跟常规公交是相辅相成的,轨道交通承担的是主干路网上的长距离大客流运输,而常规公交将充分发挥覆盖率高、周转灵活的特色,与轨道交通做好配套衔接,构建长短结合、线面结合的公交路网,真正增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竞争力。”
伍锦佳建议,在轨道交通时代,常规公交的线路设计和车辆调度必须更加灵活。“顺德的城市结构很分散,如果地铁开通了还是沿用常规的线路设计,会造成公交运力的浪费。未来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对公交进行实时灵活调度,同时丰富公交车型选择,才能使两种交通线网达到紧密联结、互补短长。”
杨新福则提出,当前顺德公交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未来的努力方向应该向提升服务、完善细节进行。“比如公交站点设计能否让市民尽快少走路?比如如何发挥车身广告效益反哺公交发展?完善阶段,比的就是细节,比的就是市场意识。”
对此,周莉表示,未来顺德将重点搭建“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公交线网,满足市民长途、中途、短途的出行需要,并通过大站快车、专线直达等方式实现公交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