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今天,尽管国产车在外观设计和车身的做工下进步飞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确在发动机上与国外自主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作为汽车的“心脏”,消费者对发动机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我国的硬性条件与这种高要求有着明显的矛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工业相对于欧洲而言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相对缓慢,金属的铸造业落后于国外。我国缺乏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这个过程容易在降温凝固过程中,导致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缺陷的发生。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成品率和使用效率。
其次,由于我国专注于搞经济而忽视了基础产业,导致目前我国缺乏精良的技术和尖端的人才。发动机活塞的来回运动,精度要求极高。相差毫厘,失之千里。一点点的失误,发动机的寿命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不同的设计水平下,我国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与国外相比还是会存在一定差距。
装配环境也是一个问题,每一颗螺丝都有它的安装顺序和仪器检测过程。如果活塞间隙中混入了细小的硬物颗粒,那么将在千万次的摩擦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中国恰恰缺乏可以做这些精细活的尖端人才。不得不承认外国企业的专注度和对原则的把控都较本土企业高一些。
那么在存在差距的情况下,我们找到问题后,就需要想办法逐渐缩小这些差距。如何增强供应商零部件的质量,如何培养尖端人才,如何改良技术,加快创新的步伐,这些都是我们而今眼目下的发展方向。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工业正在稳步发展,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可以缩小差距,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