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万亿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进入,竞争愈演愈烈,传统汽车金融市场主体正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由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汽车经营性租赁公司、汽车保险公司、汽车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主体构成。汽车金融市场仍由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厂商财务公司占主导地位,但随着融资租赁公司、汽车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机构的广泛介入,加之小贷、担保、典当、第三方支付等越来越多地充当贷款中介,传统的汽车金融市场主体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群雄逐鹿之下,谁将独占鳌头,抢占先机?
商业银行仍是汽车消费贷款主要提供者
商业银行依托于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几乎涉足了汽车行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领域。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商业银行通过项目贷款或并购贷款,满足汽车生产企业扩大产能的需求;通过供应链融资或订单融资,满足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条各级生产企业的日常流动资金需求。在汽车流通环节,商业银行通过同厂家合作三方网络经销商预付款融资业务,向经销商提供以合格证质押为代表模式的库存车融资;通过信用卡分期或消费贷款,向最终的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也受制于资本金规模的限制,通过向商业银行进行同业拆借最终对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
就商业银行比较青睐的经销商库存车融资业务而言,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仅库存车融资一块,银行对经销商融资投放的表内外余额就超过了5000亿元,合作经销商数量将近8000家,成为厂家向经销商批发车辆的首选融资方式。虽然近几年国内汽车销售增速趋缓,但由于整体销售规模已经突破2000万关口,此类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银行的重点业务。近几年,由于经销商数量大幅增加,利润大幅下降,部分经营不善的经销商陆续出现退网或倒闭的情况,商业银行开始收紧经销商库存车融资业务,为新兴的金融主体提供了进入机会。
商业银行涉足汽车金融业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就是汽车消费贷款,主要通过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分期两种方式实现投放。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总金额为7460亿元,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金额占比49%,商业银行信用卡车贷分期余额占比20%,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贷款金额占比24%,其他占比7%,我国汽车总体平均信贷2015年的渗透率达到25%。可见,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提供者仍是商业银行。
汽车金融公司发展迅速
汽车金融公司现阶段的主要业务包括经销商库存融资和消费信贷,汽车金融公司提供融资支持的对象主要是该品牌授权经销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但能够提供的资金总额度有限。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数量增加到25家,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逾3900亿元。
2008年,新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颁布为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扫清了最后的政策壁垒--融资渠道,首次明确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将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主线确定为经销商库存车融资、消费信贷和融资租赁三个板块。
经销商库存融资方面,受资金规模及资金成本偏高的掣肘,汽车金融公司基本无法单独为经销商提供充足且稳定的库存融资。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库存批发贷款余额为840.5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61亿元,同比增长5.21%,占贷款总额的21.49%,远低于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消费信贷方面,汽车金融公司作为汽车厂商的服务延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虽然根据新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的监管要求,导致汽车金融公司总体规模受限,但汽车金融公司近几年依托其背靠汽车厂商的优势,在车型差异化、市场细分和车辆残值评估等专业化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推出了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换代要求的金融产品。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汽车金融公司零售贷款余额3051.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0.36亿元,同比增长28.69%,占贷款总额的78.03%。汽车金融公司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6%,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而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0.54%,大幅低于商业银行水平。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潜力巨大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早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受政策环境影响,初期并未得到快速发展。伴随2007年至今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2008年开放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逐渐步入正轨,至2011年随着各路资本的进入,汽车租赁行业开始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整体规模依然较小,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德勤的调研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汽车融资租赁在汽车金融行业的渗透率不超过2%,较北美成熟市场超过50%的融资租赁渗透率相差甚远,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有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从1千辆增长至20.8万辆,实现了191%的复合增长率,根据市场经验,预计2015-2020年汽车融资租赁年均符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50%以上,至2020年,有望实现6%的渗透率。
国内广阔的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空间也吸引了大量资本布局这一领域,目前国内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已经形成体系,大致分为银行系租赁公司、专业租赁公司、厂商系租赁公司、经销商系租赁公司四类。
汽车经营租赁七成为长租
自1989年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在北京成立以来,我国汽车租赁业逐步发展起来。经历近30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租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共有超过8000家汽车租赁企业,交易次数将近8000万次,车队规模超过70万辆,不过平均车队规模还较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需求还不旺盛;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维持较高的租赁价格,而价格是左右中国汽车租赁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阻止了市场扩张,使得企业无法通过滚动发展提高车辆更新能力与规模扩展能力。
从神州、一嗨、至尊等所涉业务可以看出,国内租车业主要客户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及个人租车占比较小,国外一般个人休闲置换租赁占比较大;同时,国内长期租赁占比远高于国外,2010年国内乘用车长期租赁市场份额在70%左右,而国外成熟市场一般在10%左右。
中国乘用车租赁市场市场目前以长租为主,短租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出于轻资产化的需求,跨国公司会采用租赁的方式实现非主营业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采购,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公车改革加速政府机构和国企用车转向租赁市场;迫于环境污染以及交通堵塞对道路资源造成的严峻压力,中国目前有9个城市实施限购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购车需求,转而采取租车等低成本的出行方式。根据德勤预测,在这些驱动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租车市场预计到2018年达到580亿元的市场规模。
汽车保险占据财产保险超七成份额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机动车辆迅速普及,汽车保险业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当时汽车保险仅占财产保险市场份额的20%。在此后的20年间,汽车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尤其在财产保险市场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后,车险业务量占财险业务的比例一直维持在60%以上,对于财险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汽车保险发展至今,逐步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三大汽车保险公司--人保、平安和太保,占据了这个市场2/3的市场份额,而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保险公司这一占比更是达到了90%之多。不过,与高速发展并不匹配的是汽车保险的盈利能力,由于激烈的竞争和国内保险理念的扭曲,三大汽车保险公司直到2011年才开始逐渐盈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保有量接近2亿辆,汽车保险市场仍然巨大。
2015年,机动车辆原保险保费收入6198.96亿元,同比增长12.38%,占财产险业务的比例为77.54%,占财产险公司业务的比例为73.59%。
从车险业务的经营利润来看,2015年人保财险的车险总保费收入2041.71亿元,同比增长10.4%;当年实现经营利润73.86亿元,创下近七年的最高值。平安产险实现车险保费收入1311.17亿元,同比增加18.5%;车险业务2015年实现利润13.21亿元,相较于2014年的13.44亿元同比下降1.7%。太保财险车险实现扭亏为盈,车险保费收入749.61亿元,承保利润为13.73亿元。
从互联网财险市场来看,2015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收入为768.36亿元,其中人保和平安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分别为43.78%、30.70%。其中,财产险业务中有93.20%的业务为车险业务。
汽车互联网金融迎来风口
汽车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拓展的汽车金融服务,内核与传统汽车金融相同,主要形态包括企业融资、个人信贷、按揭贷款、融资租赁、汽车后市场金融服务等。这些形态都可以具体到应用场景中,为车主和汽车厂商提供便捷高效的汽车金融服务。
无论汽车市场还是汽车金融行业,都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汽车行业的融合,已经从最初的汽车门户、汽车社区,发展到车联网、汽车电商(二手车交易平台)、汽车金融平台等相对高级的阶段。
最开始的"互联网+汽车金融"产生于传统的汽车金融企业,他们运用互联网改善汽车金融流程和体验,丰富获客渠道。2013年以后,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汽车金融的互联网演变加速,以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包含P2P平台和众筹平台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汽车电商,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等,纷纷试水汽车金融,汽车互联网金融迎来风口。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数据积累、用户体验、交易支付等环节的持续创新,也为汽车金融市场催生出更多元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