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邱微对一个女企业家的采访报道
她本是作家,出过一本关于年轻老板创业的书《一个人能走多远》。十年前开始致力于家道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从内心深处她自诩为文化人。可是,忽然有一天,被一个视频刺痛了。
她彻夜难眠,她再也无法安心。
在《穹顶之下》中,柴静完全是用一个母亲的身份切入到雾霾问题中。最触动她的场景,便是柴静的小女儿的背影,扎着俩小辫,伏在窗前,无助地看着雾霾笼罩的世界。
而她也是母亲。
她不认为和雾霾“仅仅是一场私人恩怨。”
可是她认同“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这一调查视频的上线后,柴静就再也没有亮相。整片除了对近一年来的雾霾状况进行了数据化的对比分析。
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我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得不同时面
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穹顶之下》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
柴静历时一年花费百万做了雾霾的调查,抛出了让很多中国人难堪和难受的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片中“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可是柴静做了什么?
似乎她的责任只是调研,报道,提出问题,刺痛大家。然后就没了然后。
柴静的追问却在一夜之间塑造了她:三年之间,她成为了汽车节能排放的专家。
她历时三年,亲自带队测试了上千台车,无数的汽车检测仪器出来的数据,真真切切的让她看到,尾气治理如此简单。
从看到柴静关于雾霾的视频那天起,丁琪做了一个决定:要为我们当下的环境做点什么。
她不是去追问,去刨根问底,去挖中国之痛。她做的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就像楼上的那只鞋,只是咕咚一声巨响,所有人都不敢睡,可是另外一只一直没有落下来。
而丁琪,那夜之后,她再也睡不着!
柴静2015年2月28日发布雾霾视频,4月2日,丁琪成立了普门环保能源公司。从此以后她没日没夜寻访解决方案:历时三年,花费了千万,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测试了诸多节能减排产品,终于研究出了城市雾霾中燃油排放的解决方案。
丁琪用她三年的实际行动做了一系列雾霾的解决方案探索,直到解决方案出炉。她说三年来她的内心一直盘旋着几个问题想问柴静:
1、污染并非“一日之寒”,十一年前媒体称之为雾。你只调查了原因,你却不知道很多人已经为此努力了几十年。
2、中国的PM2.5,百分之六十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中国现在这个污染基本上是这两种污染的叠加。
而燃油无法控制,因为汽车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燃油车更无法控制,因为燃油车的驾驶快感是电能车无法满足老司机的。
3、北京夜里行车少,但污染很严重是因为货车满城跑。污染最重的应该是出租车和货车。我们要做的不是发现问题:问题谁都知道,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控制燃油车碳排放。而处理碳排放的产品在中国能买到的就有一万多种,包括很多进口产品。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测试测试测试。找到行之有效的产品,然后去推广它。
而这件事情有人去做吗?她做了。
她历时三年,花费上千万。测试了数百种产品,实验了上千台车。找到了对燃油车尾气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案。
她就是普门环保的创始人丁琪。
她是作家,是文化人,可是她用她的坚持和行为告诉我们:书生并非百无一用。还可以有力地解决大环境问题。
很快,丁琪就会向所有人给出答案。就像柴静过后的另外一只鞋。
历时三年,鞋子终于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