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重汽智造——全球首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天津港开启试运营,堪称L4级无人驾驶电动卡车由概念性产品阶段到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跨越。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装配有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和智能计算单元的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完成了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
天津港集团公司科信部副部长朱连义表示,此次试运营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港口作业工况下实现了智能驾驶的新突破,同时也为港口解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难题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更为促进我国绿色智慧物流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智能化”加“新能源” 中国重汽两大利器联合发力
这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从外观来看除了非常抢眼的电池模块外,与普通集装箱卡车并没有太大区别。车上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同时辅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可保证在夜间、大雾、雨雪等天气和现场人员、车辆、设备交叉作业的复杂情况下,保持良好作业状态,以满足港口24小时全天候生产运行。
依托60年造车的深厚底蕴和先进设计理念,中国重汽集团融入人工智能、车联网、云计算、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创新技术,专门为港口量身打造了全球首台L4级无人驾驶电动卡车。该款车型号为“HOWO—T5G”,配备了世界先进的驾驶系统和成熟可靠的纯电中央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满载行驶可达120公里,并且充电时间小于1小时。
今天中国重汽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源于在扎实的研发、制造中的厚积薄发,中国重汽作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一直以来注重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是智能制造先行者,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智能化方面,2016年9月,中国重汽发布Ⅰ代智能卡车,融合了防追尾、防侧翻、防蹿道、防溜车及自适应巡航等功能,我国重卡主动安全迈上新台阶。2017年12月,中国重汽首批20辆智能卡车投入市场运营,引领国内智能重卡步入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新阶段。今年2月,中国重汽启动了大规模智能卡车营销活动,七个城市七场活动同时拉开大幕,共收获1041台订单,掀起中国智能卡车狂欢盛宴。同是2月中国重汽聘任全球人工智能第一权威卡塞尔为中国重汽人工智能战略咨询顾问,卡塞尔在中国重汽做主题演讲,在观看了中国重汽智能化生产线和中国重汽Ⅰ代智能卡车后,惊叹于智能卡车的技术水平,多次为中国重汽的智能卡车点赞。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开发天然气重卡到成立氢动能汽车创新中心、设立院士工作站,中国重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路上一直走在前列。目前产品已覆盖纯电动、混合动力、清洁能源等多种类型。2017年7月,中国重汽首台氢燃料电池码头牵引车面世,氢燃料码头牵引车自推出后引发行业关注,而本次纯电动卡车的试运营则为港口用车提供了绿色新选择。
重汽为港口量身打造L4级无人驾驶电动卡车 经济性安全性跨界运输是亮点
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汽车电子设计部副部长田磊表示,中国重汽集团2017年10月与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共同组建了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汽车院士工作站。此次试运营,由李德毅院士领军,中国重汽集团、天津港集团公司、天津主线科技公司三方深度技术合作和联合技术创新,是一次汽车制造企业、港口用户企业和尖端科技研发企业跨界强强合作的大胆尝试,必将加快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产品研发的更新迭代,创新推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自我革命式的变革,有力推进我国绿色智慧物流的升级发展。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港口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标志。而对于大多数港口来说,通过对已建集装箱码头进行自动化改造,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升级途径。但是如何以经济可行的方案攻克集装箱水平运输难题,成为大多数港口都绕不开的“拦路虎”。
现阶段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自动导引车(AGV)加地面埋设磁钉方案,但其改造成本高达数百万元以上。另一种则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方案,可以自动智能驾驶出入码头和堆场,直接将集装箱送至指定位置,不仅缩短了运输环节,同时价格也相对更便宜。“这样的方案在经济方面是否可行?”天津主线科技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天雷博士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成本方面,购买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支出的费用是自动导引车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随着汽车制造商上线量产还会进一步下降。在后期使用方面,无人驾驶电动卡车结构简单、配件购买方便、且修理保养与传统集装箱卡车没有太大差别,因此日常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此外,由于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不需借助磁钉等其他特殊设备,所以不仅能适应港区大范围作业,并且还能驶出港区,满足更多的“跨界”运输需求。
基于这次在天津港的试运营,中国重汽集团未来还将聚焦于我国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研发应用于智慧高速、智慧矿区、智慧物流园区的智能卡车产品,面向市场推出自动驾驶性能更高、车身更轻、底盘更强、充电更快、续驶里程更长的智能电动集装箱卡车,助力京津冀绿色智慧物流不断升级发展,努力把自身逐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让“中国重汽制造”成为享誉全球的“硬通货”,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