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深圳市正式落实
"3.5吨以上重型柴油车(牵引车除外)上牌必须为国五+DPF的配置。"2018年3月29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公开征求意见稿,
"计划在今年7月就对轻型柴油车实施国六标准,比国家拟定时间提早两年。"2018年4月28日,深圳市港航和货运交通管理局发布通知,
"自2018年5月1日起,新增营运类轻型货车全部为纯电动车,不再受理燃料类型为“电能”之外的轻型货车车辆道路运输证办理申请。"2018年上半年,深圳推出一连串排放升级政策,实实在在刷了一波存在感。虽然向来以迭代快、要求高著称,深圳的这波操作还是引起了老司机们的众怒。吐槽的大有人在,大家普遍觉得深圳太zuo,要上天。话说这部分留言很精彩,小编看了大半天(偷笑jpg.)稍后再做分享…今天我们主要听听车企——看似“受益方”的“大实话”。
不过和老司机们几乎“一边倒”的态度不同,谈到深圳排放升级的问题,车企们的看法基本分为两派。
▎正方:深圳排放升级频率快、要求高,没毛病。 论点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具备示范性、先导性。40年前,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如今的一线大都市,这就是深圳。深圳,作为特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始终是一个标杆,其示范性和先导性不容忽视。排放升级之所以速度快、要求高,更多是把深圳当作一个试点。话已至此,不必多说。
论点二:深圳排放升级方向与企业一致,并提供了率先应用的市场空间,一举多得。深圳先后出台的政策,无论是国六还是电动车,虽然在落实时间上有所提前,但大体都与企业未来一阶段技术发展规划相一致,并不矛盾。另外,深圳的政策给企业新产品提供了率先应用的市场,在并没有大规模推广的情况下,预先“试水”,更好的检验市场反应度,何乐而不为?
论点三:政策问题,车企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深圳既然推出了这样的政策,哪一个企业不重视?出于对自身市场的考虑,车企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帮助企业更快占领市场,反之只能遭到淘汰。所以,撸起袖子加油干呐。
一句话总结:痛并快乐着!▎反方:深圳排放升级频率快、要求高,太激进。 论点一:深圳地域性强,难成大气候。放眼全球,深圳和美国加州的情况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说在打造一个中国的“加州”?但是国情不同,美国自古联邦制,各州的法律制度都不一样,加州这样搞无可厚非,而我国说好的“统一一个标准”呢?其次,深圳只是一个地区,其汽车工业发展有限,如此折腾也难成大气候……
论点二:留给技术开发的时间仓促,操作困难。排放升级加速的意愿是好的,但是现有技术水平,离真正投入市场还存在差距。产品开发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时间认真研究。把不靠谱的产品推向市场,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这样做过于激进。
论点三:频繁更迭,打乱企业技术开发的计划性。精力都是有限的,频繁更迭,一定程度上会打乱车企技术开发的计划性,效果也不尽理想。以“国五+DPF”为例,1月23日政策公布后,一方面市场上曾经一度无车可卖……另一方面,车企夜以继日研发生产,由于时间紧迫,匆忙上市的车型也十分有限。
一句话总结:no zuo no die!首先,深圳重视环保,推动排放升级的初衷是积极的。然而,有一种说法叫作物极必反。如此频繁的发布新政策,对全行业造成的影响,也确实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