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约稿】在卡车技术的发展方面,欧洲一直是中国的学习榜样,国内新车研发设计、法规标准制定都是参照对标欧洲同行,导致现在国内的卡车产品几乎都是欧洲的翻版。但到目前为止,有一种产品却没办法在国内大规模普及开,这就是——侧帘式箱体挂车。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就开始大规模推广侧帘式箱体,现在80%以上的单车、半挂车 、全挂车都已经普及这种厢体。侧帘式箱体挂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车辆自重、实现最大装载量,还可以大大提高装卸货效率,正好解决了中国公路运输的痛点。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在中国吃不开呢?
▎什么是侧帘挂车,很高级吗?侧帘式厢体半挂车也叫做软帘式箱体半挂车,这种挂车在远处看和普通厢车挂车差不多,主要的差异体现在箱体顶部和两侧的材料上面。
侧帘式厢体挂车的两侧都采用软篷布柔性材料,上面为导轨下面为锁止结构,装卸时可以将侧帘布轻松推拉到任何位置,方便叉车从各个角度装卸。
车箱顶部也采用可以推拉的软篷布结构,篷布内隐藏支撑导轨,可以完全收纳到车厢一端,方便从顶部装卸大件物品。
车箱尾部一般为传统的双开门结构,材质为高强度轻质钢或者铝合金,能够像普通半挂车一样对接物流公司的装卸平台。
拉开侧篷布以后,里面为固定货物的移动稳桩,作用相当于传统仓栏挂车的栏杆。这种稳桩也可以前后任意移动,方便使用叉车托盘装卸货物。稳桩锁止固定后,上面可以搭设更多横栏,为了在保证防护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重,横栏一般为由铝合金或木材制作而成。
像普通的三轴半挂车,欧洲一线厂商的侧帘式厢体半挂车最低自重能做到5吨以下,与外型尺寸相同的钢质车箱相比,自重能减少3吨以上。
▎能装什么样的货物,很方便吗?由于侧帘式箱体特殊的设计形式,挂车两侧和顶部几乎可以完全打开,装卸空间特别大,因此这种挂车最适合使用叉车托盘装卸的货物。
如果是不规则或容易窜动的货物,侧帘式箱体也可以胜任。侧帘式箱体挂车有一种与之匹配的紧固器,可以锁止固定在底盘上,用来固定货物或者绳索。有紧固器、稳桩、侧帘幕布的三重固定防护,侧帘式箱体的安全性可以媲美普通的钢质车箱。
对于卷材类的容易滚动的货物,国外甚至还开发了专门的挂车底盘。在挂车底盘上专门设置了槽状的卷材卡位,将钢卷、纸卷等货物放在卡位中间,既能降低重心又能防止滚动窜位,安全性要远远优于普通挂车。
▎耐用性如何,安全吗?侧面软篷布的主要结构为滑轨、软质帘布和锁扣。帘布一般为韧性耐磨材料,有很强的的韧性可抗腐蚀性,其强度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很多。在国外很多侧帘式挂车能使用十多年而不换帘布。
侧帘封闭以后,帘布与周围的贴合性比较好,侧帘与顶部连接处还有专门设计的防水胶条,因此不用担心侧帘式箱体挂车的密闭性。在国外还有专门的侧帘式箱体挂车用来做保温保鲜运输,其密封性能可见一斑。
至于大家关心的防盗问题,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伪命题。侧帘篷布的强度比较高,张紧锁扣也带有防盗功能,外人想从外面打开侧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普通仓栏挂车、平板挂车相比,破坏侧帘式箱体挂车的难度要高很多,因此大家也大可不必担心其安全性。
▎这么高级,为什么难以普及?综合来看,侧帘式箱体挂车轻量化程度高、装卸车方便、安全性也比较高,集众多优点于一身,完全是吊打普通挂车的选手。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好的挂车,为什么在国内始终难以普及呢?
1. 使用场景限制
侧帘式箱体挂车方便叉车托盘装卸,非常固定货源的短途转运场景,不适合个人运输的零担配货。我国的快递、零担、专线物流尚未全面普及标准化托盘包装,导致侧帘式箱体挂车难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目前在我国上海、广州、珠海等沿海发达地区,像可口可乐、雀巢等合资企业开始在短途运输中尝试使用,而其他运输企业鲜有使用。
2.成本造价较高
为了追求轻量化,侧帘式箱体挂车的底盘一般会配备气囊悬架、镂空车架、铝合金轮圈等高级配置,进一步抬高了挂车的采购价格。国内一般的运输个体对价格特别敏感,高价设备延长了回本周期,让很多物流用户望而却步。
3.维护保养麻烦
侧帘式箱体挂车的侧帘布虽然有一定的强度,但在防扎、防割方面劣势非常明显。如果不小心扎破侧帘布,即使修补好,也难以保证原来的密封性和拉伸强度。
另外侧帘式箱体挂车的零部件较多,帘布、滑轨、防水胶条、锁止扣、紧固器等部件需要定期保养维护,无形当中增加了用户的维护成本,这也是很多人只看不买的原因之一。
行文至此,大家也差不多看明白:侧帘式箱体挂车难以普及,并不是因为本身的产品不够好,而是因为不适合“中国国情”。目前我们的公路运输仍在低质低价阶段徘徊,盈利空间狭小,大家升级装备的动力普遍不足。也许,当我们跨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家有望会看到侧帘式箱体挂车的春天。(文/卡车之家特约作者 陈璟)
卡车人,你好!
你想在闲暇之余赚点外快吗?
你想在信息的海洋留下自己的一叶扁舟吗?
你想在熟悉又陌生的内容创作领域实现自我价值吗?
点击这里,成为卡车之家特约作者,欢迎您的加入。
特别声明:本文由@陈璟 原创发布于卡车之家APP。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本文为卡车之家特约作者撰写,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卡车之家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