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甘肃兰海高速重大交通事故的阴云还没散去,河北张家口的爆炸事故又意外袭来。前者卡车司机成了千夫所指,后者卡车司机成了“又一起”特大安全事故的牺牲品。一个是因,一个是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货车司机以异常惨烈的形象攻占了各大媒体的版面。
不想提确切的伤亡数字,数字越精确越显得冷酷无情。数字只是在阐述一个客观事实,在这之外的很多事情便会被掩盖。譬如那些鲜活生命曾经的平凡的人生历程。
本想将这篇文章写成一篇“危化品”运输的科普类文章,为此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可是越查阅心情越沉重。相关的文献很多,国内的、国外的都有。涉及到危化品运输的方方面面。可为什么事故还是发生了!为什么?
根据官方初步披露的调查结果,“是一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等待进工厂过程中发生爆炸,进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了此件惨烈的事故。”事发时间是凌时41分,很多排队等待进厂卸货的卡车司机,都在利用这排队的间歇进行休息,很多人就是这样在睡梦中离开人世。
烈火灼心,一群社会底层的为生存而奋斗的卡车司机,没有迷失在行驶的路上,却消失在了平静的驾驶室里。也许上天应该赋予卡车司机三只眼,让有一只眼睛能够永不疲倦的注视这个世界提防突如其来的事故。可惜这终归只是一种幻想。
逝者已逝,生者仍需面对这场既成事实的“特大安全事故”。在这起事故中有些什么?
▎一辆爆炸的危化品运输车辆根据现有的调查结果,一切的源头都是这辆危化品运输车。为什么它在等待进入工厂的时候会爆炸?很多学者已经论证过了,危化品只要存储得当是很安全的。那么结合之前发生的类似案例。笔者分析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车辆及设备老化;
2、相关人员操作不当;
3、运输车辆违规超规超限运输
如果不幸真被笔者言中,那运输危化品的相关监管与培训在哪里?
▎38辆烧毁的大货车如此多的大货车被烧毁,除了因为大货车自带燃油等物质。另外两个原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是被烧毁的大货车中有相当部分的运载的货物是煤炭这样的易燃物品;一个是大货车之间的停车间距过短。如此多的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密集的停靠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什么这样的安全隐患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事故发生在凌时41分事故发生的时候,很多卡车司机都还在睡梦中,这样就客观上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在目前披露的相关涉事企业,在追求企业运转效率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了夜晚事故更容易发生?而相关部门是否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综合考量了气候环境时段等因素?
对于此次事故的处理,相关职能部门不可谓不迅速。照例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及其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处理之后是什么?重视之后是什么?是进行一场如甘肃某路段严查大货车这样的“整风”行动?是将相关涉事企业的负责人立案调查?还是对某某部门或领导进行问责?这些都只是在破洞的窗户纸上面打个补丁,没法保证后面不会破第二第三个洞。为什么不把窗户纸直接换成透光结实的钢化玻璃?
此刻有太多的疑问与不解。安全大于天!我们无法想象卡车司机在被烈火灼烧时的痛楚,我们无法想象卡车司机归家共享天伦的美梦被打断时的错愕,我们无法想象事故中永别人间的卡车司机家人内心的崩溃与绝望。一群小人物,一群这个社会的基石。平凡的就如同尘埃一般,成为了又一次事故的祭品。
▎编后语作为相关的职能部门如何系统科学的制定规章制度是根本,如何有效实行监督管理是杜绝此类事故的保障。国外有实行对安全风险举报有奖的制度,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作为相关涉事企业,利润和安全哪个重要,不辩自明。
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监督,自身的自律与规范也同样重要。而作为危化品运输行业的直接参与者卡车司机,在面对高收入的时候,要想想后面的高风险,把安全意识刻在脑子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升抗风险能力,毕竟活着比什么都强。
很多事情本不应该发生,却往往就这么发生了。如果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又为何要提及此事?权当饭后谈资?或者只做一个麻木的观众?食人血馒头者,终究有一天也会被他人蘸着馒头吞食。有些事就是一种预兆,社会的觉醒和大众认知的进步才能给予杜绝。愿天堂里没有开车的疲累,愿这一次就是最后一次!(文/卡车之家特约作者:小K)
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有见地就能影响他人,有想法就能创造价值;
我们诚邀你成为卡车之家特约作者,用你的优质内容,为自己发声,为行业代言,成为商用车圈儿的意见领袖;
加入我们,携手卡车之家,共创优质内容,驱动行业前行。
特别声明:本文由@小K 原创发布于卡车之家APP。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本文为卡车之家特约作者撰写,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卡车之家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有见地就能影响他人,有想法就能创造价值;
我们诚邀你成为卡车之家特约作者,用你的优质内容,为自己发声,为行业代言,成为商用车圈儿的意见领袖;
加入我们,携手卡车之家,共创优质内容,驱动行业前行。
特别声明:
本文由原作者发布于卡车之家APP。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卡车之家特约作者撰写,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卡车之家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