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模块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更好的可管理模块的方式,以提高效率。在我看来,诸如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常见的标准化装载单元,都是模块化物流的方案类型。而现在说到的“模块化运输”,则更多是与运输车辆的单元化相关。
什么是模块化运输?模块化运输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它的概念是由物流发达的欧美国家传入的。目前我国的模块化运输研究,更多是参考欧洲模块化系统EMS(European Modular System),譬如目前已投入运营测试的中置轴货运列车,在规格和尺寸上就仿效了欧洲车辆。
关于模块化载荷单元的组合应用(图片来源中集)
各位可以参照国内已有的中置轴厢车,去理解模块化运输的概念:由几个标准化的载荷单元(载货底盘、挂车、厢体)形成一个更长、更重的汽车列车,进行组合式运输,并且各个装载模块也可以进行单独运输。所以,除了能实现较大的装载量外,模块化运输的优势还在于其灵活性,可发展出更多的高效物流应用。
在欧洲,模块化运输的组合方式十分多样。除了现在我国能见到的中置轴列车即“载货车+中置轴挂车”外,还有“牵引车+半挂车+中置轴挂车”、“载货车+台车+半挂车”,甚至是“牵引车+半挂车+台车+半挂车”,另外还有全挂车的组合方案,等等。
欧洲模块化运输的发展说到欧洲模块化运输的起源,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斯堪尼亚为什么会被称为“公路之王”?我认为这不光取决于斯堪尼亚车辆本身的能耐,还与它所在地区——瑞典过去的物流模式有很大关系。
过去,北欧的瑞典和芬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允许特别长和重的车辆上路运营,斯堪尼亚作为当地的主流厂商当然也要“担此重任”,我想当时“公路之王”的工作大概近似于我国的“百吨王”吧。
回到正题。80年代,当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时,他们超长超重的运输模式当然不被其它欧盟国家所接受,因为这无疑会引起环境和市场竞争问题。为了让别国物流商能够在这两个国家内得到公平对待,欧盟各国达成了一个折衷方案:通过使用额外的标准装载模块,来增加车辆的长度和重量。
这样下来,即使欧盟各国的法规不同,但只要通过增加或减少装载模块,货运车辆便可以在各国通行,大大提升欧盟物流系统的畅顺性。这就是欧洲模块化系统EMS的由来。
最初,夸张的25.25米车长、60吨总重仅适用于瑞典和芬兰两国,到后来荷兰、西班牙等国也跟随其后。由于标准模块化单元的使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此欧盟各国都可以自由制定不同的组合运输方案。
我国需要模块化运输吗?显然模块化运输有不少优势,我国一些物流学者也在推动国内模块化运输的发展。但在我看来,欧洲模块化系统EMS只是欧盟的特色产物,它是为了让各国车辆在不同法规下具有兼容性,毕竟欧盟是要构建一个畅通的物流系统。
而地域广阔、物流体量庞大的我国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系统,理论上不存在车辆的地域流通性问题,标准化模块化运输的确能提升物流效率,但我认为这个概念之于我国的重点并非“模块化”,而是“标准化”。
总长20米的中置轴厢车,是采用前后不等规格货厢,追求更大装载量,还是采用前后等规格货厢,讲究甩挂甩厢灵活性?这是一个关于标准化的问题。
撇开模块化,就谈现在最广泛应用的半挂运输,非标厢不只影响了货运市场的公平性,也阻碍了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提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要发展甩挂甩厢、多式联运等运输模式,那么推进标准化则更为迫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黎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