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没有悬念,比亚迪将成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冠军,而且也很可能是全球冠军。
据比亚迪的11月销售快报,新能源汽车当年销量累计已达20.12万辆。预计将排名第二的北汽新能源,销量累计12.84万辆,差距很大。国际上,特斯拉到11月的销量预计为16万辆,也不太可能追上比亚迪。
比亚迪2018年取得这样的产销数字,并不让人意外,毕竟比亚迪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不过,眼看新能源势起,诸多新势力也杀入战团。他们同时举起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面旗帜,口号差不多就是老王已死,新王当立。
游戏规则确实在发生变化,汽车四化已成为竞争主战场。传统造车势力比亚迪迎战四化挑战,表现怎样?
电动化:产销扩大领先
新造车势力基本都造新能源汽车,他们面前矗立的大山是比亚迪。因为自中国有新能源汽车厂家产销统计以来,比亚迪就几乎都是冠军。
新能源汽车按官方口径,包括纯电动、插混和现在为数甚少的氢燃料电池车。比亚迪在纯电和插混上,都有大量产销,而且车型覆盖商用车和乘用车。
乘用车是大头。2018年前11月,比亚迪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19万。
这一数字,对比去年全年,增长幅度也有近70%。而且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还在扩大。2018年前11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22.41%;而2017年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在20.37%。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乘联会
新造车势力在电动化上,不仅要面对比亚迪类似的企业在现有规模上的优势。而且,比亚迪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竖起了电动化的壁垒。
电动化壁垒1:电池自家供应
比亚迪不仅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上排第一,而且,长期是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二名。
2018年1-11月,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9.68Gwh,仅次于宁德时代。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比亚迪长期从事动力电池生产,产业链布局很早。当前,如果说哪家车企对电池成本控制能力最强,恐怕就是比亚迪。
电动化壁垒2:最全产品序列
新造车企业从高端、中端和经济性切入的都有,在他们面前基本都有比亚迪的车型。2018年上市的新一代唐DM、2018年发布的唐EV和2019年将上市的e1,使得比亚迪从微型车到中型车都有新能源车型,车价从6万元左右,一直覆盖到36万。
其中,比亚迪的高端车型售价突破30万元,可以说是自主品牌汽车值得一书的事。
我们之前单车均价七八万,2018年平均车价是14万,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比亚迪汽车总经理助理叶庭文表示,27万到30多万的唐混动,已经卖得很好。我觉得是品牌获得了认可,要不然高端车是不可能卖好的。这也是自主品牌一个大的跳跃。
比亚迪插混唐连续几个月都是比亚迪销量最高的单一车型。在全年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排行榜上,插混版的唐也能进入前十名。
在新造车势力中,一些企业也瞄准了高端车型,蔚来ES8、前途K50等新能源车型突破了30万。但目前还是比亚迪唐卖得最好。
电动化壁垒3:电动化深入到非双补城市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部分还在有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的双补城市,特别是限行限购市场。
但2017年,比亚迪推出电动未来战略,希望用3-5年内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为此,比亚迪推出未来基金,以厂家补贴方式,让全国消费者都享受到补贴后同样的价格。近两年,这一模式已经开花结果。
2018年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全国一片开花,非双补城市的销量占比接近一半。 叶庭文说。
有的分析人士以更贴近终端的上险数分析,比亚迪前10个月有36%的销量在非限购城市,最近热销的唐和元,有50%以上卖到非限购城市。
叶庭文表示,在这种非政策市场,大家能够掏出钱来,本来是买燃油车的,结果买了新能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化。
电动化壁垒4:核心技术突破,攻克IGBT
在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之际,很多人担心中国核心技术再度空心化。强力证据之一就是构成电机控制器的核心元器件IGBT。
日前,在百人会年度论坛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电机控制器价格贵,核心器件IGBT大多进口,譬如英飞凌公司的产品,这一状态得到极大改善,2018年大约40%的IGBT来自中国企业,譬如比亚迪,所以IGBT这一关键核心器件已经被攻克。
这一点出乎多数人意料,因为比亚迪在IGBT上的布局并未多少介绍。12月10日,比亚迪在宁波为IGBT专门举办一次发布会,才让外界充分知晓。
2005年,比亚迪就组建研发团队,布局IGBT产业。2009年9月,比亚迪IGBT芯片通过鉴定,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目前,比亚迪已经陆续掌握IGBT芯片设计和制造、模组设计和制造、测试应用等环节,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
比亚迪称,他们的IGBT4.0电流输出能力较当前市场主流的IGBT高15%,综合损耗低约20%,温度循环寿命是主流IGBT的10倍以上。
目前,比亚迪还在投入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碳化硅),目前已大规模用于车载电源。这一应用进度,和国际IGBT巨头英飞凌基本同期。
智能化、网联化:开放、联合
汽车行业已经迎来了电动化的上半场,下半场将进入智能化阶段。比亚迪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如是说。
关于智能化,比亚迪的判断并无独特之处,新造车势力也经常号称造的是智能电动汽车。在智能化方面,比亚迪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开放平台。
2018年9月5日,比亚迪举办了全球开发者大会这可能是第一次有整车厂举办开发者会议。比亚迪宣布推出D++开放平台计划,向开发者开放66个控制权限和341个传感器,转型成为智能汽车的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
比亚迪的D++开放生态,其实是基于他们发布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本质上更贴近业界所说的网联化。比亚迪的开放之举,是希望诸多开发者在非汽车驾驶控制的部分,为车主和乘客在车内的时间,创造诸多娱乐、通讯乃至工作的工具。
在智能化更为核心的功能智能驾驶方面,舒酉星透露,比亚迪正在与包括滴滴、百度、地平线、阿里巴巴、小马智行在内的50多家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
出席了比亚迪开发者大会的百度总裁张亚勤还表示,秦Pro成为百度阿波罗的第一个认证的车辆,以后会大量地使用秦Pro作为自动驾驶的车使用,并且未来有望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目前在售的秦Pro,有一款开发者版自动驾驶型,已经预装了自动驾驶硬件。
共享出行:不言转型,卖车优先
很多车企都已放言,要从制造商转型为出行服务商,成立了网约车或者分时租赁公司。有的新造车势力也是,亮相之初就表示要进军出行领域。
比亚迪没有。但是,大家乘坐网约车时,经常发现就是比亚迪的车。
新能源汽车在出行领域的前景广阔。2017年9月,滴滴创始人程维表示,滴滴将在2020年运营100万辆电动车。滴滴因此组成洪流联盟,与12家车企达成合作。
在联盟当中,比亚迪恐怕是最大蛋糕的分食者。2018年7月,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为明就告诉《电动汽车观察家》,目前,比亚迪在国内网约车市场上的份额比较大,全国约有4万多辆网约车。其中,比亚迪和滴滴成立的合资公司就消化了不少。
双方成立的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又对外投资11家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覆盖广东各市、福建、山西、长沙等地。叶庭文透露,比亚迪和滴滴的合作,是10万辆级别的。
分时租赁公司消化了中国巨大纯电动汽车产能。但比亚迪在这方面并没有怎么卖车。一方面他们没有自己的分时租赁公司,另一方面,比亚迪此前主推车型都在A级以上。不过,2018年5月,比亚迪推出A0级小型SUV元EV360。2019年初,比亚迪还将推出一款A00纯电动e1。这两款车型都比较适合分时租赁,未来预计也会抢走不少分时租赁的市场。
在出租车领域,比亚迪是各地出租电动化最大受益之一,深圳、太原都已经批量更换为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
在公交领域,比亚迪是最早推动公交电动化的企业。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就研发生产新能源客车。到2018年年中,比亚迪已经向6大洲50个国家和200个城市的客户交付了超过3.5万辆纯电动公交车。
整车厂如何应对出行的变局?不同的车企路线不同,在目前阶段,不做出行的比亚迪,起码赚到了卖车钱。根本上,还是其产品的比较优势,不仅私人消费市场认可,要求更为严苛公共交通领域也认可。
设计、底盘大幅提升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之外,比亚迪2018年在传统造车的核心能力:外形设计和底盘上也有质的提升。
在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为比亚迪打造的Dragon Face系列上市之后,比亚迪饱受诟病的外形提升了一个档次。甚至比亚迪频频被人吐槽的车标,也因为王朝系列的新的汉字车标而解决。
在外界不太留意的底盘方面,前奔驰的底盘调教专家汉斯•柯克,2016年正式加入比亚迪任首席底盘调校专家,使得比亚迪唐等新产品的操控性进一步提升。这点提升,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底盘技术堪称中国自主品牌的集体弱项。汉斯•柯克甚至表示,2020-2025年比亚迪车辆动力学性能要达到BBA的水准。
凭借漂亮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比亚迪越发走到中国汽车工业的中心舞台。但数字背后,比亚迪多年耕耘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又在设计、制造上着力补齐,如今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大潮袭来,比亚迪才能够有力顺应变化。这一点,是追逐汽车行业潮流的人们,应当特别留意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