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现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落地的热门领域,为了争抢未来产业高地,传统汽车主机厂商纷纷布局,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表现也尤为积极,极大地促进了汽车平台化、轻量化、节能化、电子化、智能化以及安全化等技术的融合。
随着自动驾驶迈出的步伐越大,面临的挑战也越大。一系列的自动驾驶安全事故及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趋势也向整个行业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自动驾驶的目标没那么容易实现。
面向未来出行,如何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及赋能车辆安全可靠的环境感知能力,从而让汽车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对于这一问题,入局者对于路径抉择的思考不断深入,并开创性地研发了各项新技术、新产品,其中保隆科技、芯仑科技、武汉大学便是其中的三家。
保隆科技董事长陈洪凌在G60科创走廊中的致辞中提到,公司精准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脉搏,确立了在智能和控制领域发力的汽车智能化战略。并由汽车电子单元总监李威带领团队致力做汽车的眼睛和耳朵。
G60科创走廊汽车动态视觉与雷达传感器发布会现场
为此,保隆科技、芯仑科技、武汉大学联合发布了全新汽车动态视觉与雷达传感器等系列产品,包括双目前视系统、红外热成像夜视仪、驾驶员预警系统、车用人脸识别系统等。这是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感知层上的融合应用,有助于汽车从辅助驾驶进化到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李威表示。
本次发布的新产品基于一项核心技术芯仑科技自主研发的动态视觉传感器(DVS)。与传统图像传感器相比,该产品像素高(可达100万)、反应速度极快,能够有效过滤背景、提取信息,大大降低后端信号处理复杂度,能用少算力在感知层完成目标识别算法。
从机器视觉的角度出发,由具有独立运算能力的像素点依据外界光强的变化输出图像信息,从而解决了传统摄像头因曝光和帧率的限制而造成的信息输出的不连贯、后端图像处理数据量过大的技术难题,同时不受传统的成像参数(曝光时间、白平衡等)影响,在特殊场景如隧道出入瞬间,传感器不受光照剧烈变化影响,可以做到场景及运动物体全部清晰。
其次,颠覆性地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输出连续三维的点云,不但可提供位置信息,而且告知发生运动是在哪一个时刻,时间坐标精度达到纳秒级,同时还可以结合算法抓取有效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了无人驾驶中存在的运算力不足问题。
此外,还创新性采用三种图像输出模式:图片模式,与传统图像传感器一样的全幅图像,并兼容传统图像处理算法和硬件;光流模式,从芯片上得到光流向量场信息,直接输出全分辨率运动矢量(方向和速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有正确的预测;动态模式,通过对自然光强变化的判定输出仿生的动态特征脉冲信号。
DVS作为一项拥有巨大潜力的新技术,它的出现掀起了自动驾驶新浪潮,目前动态视觉传感路径上共有四家公司:瑞士的Inilabs、法国的Prophesee、三星(licensed IP)及芯仑科技。
芯仑科技是安创加速团队,也是为数不多,从最底层的技术进行研发的创业公司。在经过8年多的技术积累,完成了技术生态兼容工作过后,去年6月,芯仑科技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在亚洲消费电子展上首次公开展示以动态视觉传感器为核心的驾驶员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DVS捕捉的动态像素和光流信息,及时洞悉卡车司机的细微举动,实时感知不良驾驶行为,在非深度学习框架下算法准确率可达97%以上。
据芯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守顺博士介绍,从2012年做出第一款动态视觉传感器芯片,到目前为止,芯仑科技已经推出了五代动态传感器芯片。其第四代DVS已经可以进行相关商用处理,能够有效地解决一些商用问题。公司所研发的第五代DVS产品,是针对车规标准而设计,像素高达100万。此次不但向业界展示了里程碑式的产品,也正式对外宣告了与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优秀本土伙伴的合作。未来,公司还将依托核心的类眼感知芯片设计和类脑计算架构能力,努力开拓出属于本土原创优势自动驾驶技术的暖冬,为业界提供最好的视觉方案,打造机器最强眼。
除了DVS,针对自动驾驶推出的77G及24G毫米波雷达也同样吸引眼球。其核心技术及创新点在于在恶劣天气的穿透力强、体积小、测量精度高,能够实现汽车的盲点检测、车后横越交通警示、前车防撞等功能,帮助汽车安全、平稳运行。此两项技术为汽车未来实现的无人驾驶提供技术支撑。
资料显示,全球汽车智能感知领域日益蓬勃,国内整车在该领域也在不断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此次发布会在感知层传感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学研达成深度产业链合作,将为中国汽车安全、智能、舒适发展开辟崭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