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市寒冬之际,厂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销售契机。“双十二”来临之际,汽车厂商联手电商平台,以半价、秒杀、大礼包等等形式掀起花式促销,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都比往年更热络。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消费者普遍存在观望情绪。
除了价格预期等因素,很多人的纠结点在于:新能源车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特别是限购、限行的一线城市,潜在购买者都将目光转向“绿牌车”。但新能源的新忧虑也来了:除了续航能力的担忧,安全焦虑也是当前的一大阻碍。
被放大的事故:准车主需提振安全信心
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得以大幅度解决,特别是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之下,各大厂商普遍提高了续航能力,300公里算是起步标准,500公里渐成主流。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的安全认知。自去年以来,随着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发生充电起火、碰撞自燃等事故随之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意愿。
前不久,据主流汽车门户的统计显示,2019年1-7月,自燃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因素被用户提及的次数同比暴增14倍,在市场渗透率提升的同时,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已经下降了21.5%。
除此以外,还有安全品质方面的担忧。各个召回事件的频频发生,对本就低迷的车市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真相究竟如何?C-NCAP数据说话
安全问题别看表象,权威评测更为靠谱,作为中国最主流的评价体系,C-NCAP的数据具有十分显著的参考价值。
去年开始实施的2018版碰撞新规,新增了关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安全的测试条例。除了与传统车型相同的项目以外,还增加100%正碰、正面40%偏碰以及侧碰后的电气安全附加检测,包括触电保护性能、电解液泄露、REESS安全评价以及高压自动断开装置有效性等检测。对于不符合电气安全要求的车辆,一律不予评星,可谓“一票否决”。
自2018年7月开始,C-NCAP迄今一共发布五批次测试结果,涵盖1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5星车型6款,两星车型3款,4星车型1款。尽管部分车型的总体得分偏低,但电气安全方面的表现均为合格,总体值得信赖。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开始。据悉,C-NCAP管理中心正加快相关规则的研究和制定,并于9月份开展了一次深入的方案说明和技术交流活动,与产学研各方就关键课题展开讨论。在积累了更多经验的基础上,C-NCAP正在不断完善补充对电动汽车更多的评价内容,可预见2021版规程将对新能源车综合安全性能进行更加客观、严苛的评价。
随着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用户的选择过程中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亟需更加权威和理性的声音。在当前乃至长时期的车市新常态下,厂家和第三方机构必须正本清源,为那些观望者带来“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