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既是从我国制造业本身的发展方向出发,也是从国际大格局的变化趋势考虑,旗帜鲜明地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包括《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内的众多重要文件。
应当看到,中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是在把握世界潮流大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
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引导本国制造业企业回流,如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各国如此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就无法抵御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因此,通过发展制造业,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便成了重要工作。另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掀起了新一轮技术革命。这些新兴技术并不只停留在实验室或理论层面,而是快速落地并加速迭代,在不少制造业领域已经进入了商用实践阶段。如果不能通过发展制造业带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就很有可能在相关技术研发的赛道上落后。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国家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回迁。回迁对象并非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是符合智能化、节能化等新趋势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国很早就注意到了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些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我国经济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工厂高效转产,生产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乃至呼吸机等医疗防护救援物资,为抗疫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让公众再次认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国家开始启动供应链回迁和贸易保护措施,可以预见,全球供应链体系将迎来新变局。在这一过程中,哪个国家的制造业体系更完整,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更高,哪个国家就会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制造业格局塑造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正如这次会议所强调的,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既是从我国制造业本身的发展方向出发,也是从国际大格局的变化趋势考虑,旗帜鲜明地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进一步厘清了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思路,为今后各主管部门研究并出台具体的措施指明了方向,也将推动我国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道路上继续乘风破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