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顶层指挥系统到基层最后一米,从高精尖技术到创新运用,科学手段越来越凸显其在防汛救灾中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次数字特征明显的防汛抗洪阻击战中,坚固的堤防、先进的抗洪抢险设备、科学的调度应对,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洪而上的英勇精神,共同汇聚成合力抗洪的坚强力量。承接7月20日《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对高科技装备在抗洪抢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报道,此次报道将聚焦技防与人防有机结合的先进经验,以飨读者。
江苏:技防+人防筑牢智慧防汛堤
今年入汛以来,江苏省水情形势严峻。6月初至7月23日,江苏全省累计逾75万人次参与巡堤查险,防汛指挥车、移动拼装式防洪墙、软体注水水坝、无人机、管道机器人等多种防汛神器也一齐上阵抗洪,以技防+人防筑牢智慧防汛安全堤,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指挥车开赴现场 高科技助力防汛抢险
7月6日,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接到江苏省防指紧急通知,立刻派遣技术人员随同公司研制的江苏省防汛防旱移动式应急指挥车,赶赴洪泽湖三河闸进行防汛值守任务。三河闸位于洪泽湖下游东南角蒋坝镇附近,是淮河洪泽湖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
防汛抢险现场,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战场。中电莱斯公司现场工作人员谭孝虎等和远程技术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公司研制的江苏省防汛防旱移动式应急指挥车,借助卫星传输技术把洪泽湖三河闸现场汛情的图像和声音,实时传递到江苏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为后方指挥人员提供第一手汛情资料。
中电莱斯研制的防汛防旱指挥车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指挥车的功能不仅于此。在汛期紧张时,指挥车又可以成为现场指挥大脑,立刻升级为现场指挥部,将命令同时下达给全省各水利枢纽,一边告知下游洪峰来临做好准备,一边通知上游加强蓄洪减轻下游压力,提高了防汛防旱抢险救灾应急指挥能力。
中电莱斯公司研制的江苏省防汛防旱移动式应急指挥车,曾获得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一等奖,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配置多种通信信道,以及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极大提高了指挥决策能力。指挥车还配置了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可参加部、省防汛指挥中心召开的视频会议。
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常规通信手段容易被毁坏,且难以恢复,造成通信中断,防汛部门必须拥有抗毁能力强、可以立即启用的应急通信手段。中电莱斯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唐皋说,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现代通信、计算机、图像采集和处理等技术,建设移动应急抢险系统,提高应急抢险通信保障能力。
在谭孝虎看来,如今防汛工作比以前更高效便捷,指挥车开到现场,立刻就能采集现场图像传输到后方指挥中心。我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轮班值守,有高科技助力,心里踏实很多。
防洪墙可拆装变形 科技坝以水挡水
组装快捷、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不影响市民观景亲水……在江苏南京,一面面崭新的铝合金拼装式防洪墙为安全渡汛期保驾护航。这款备受关注的防洪神器是江阴制造,是江苏戴克防洪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成果。
江苏戴克防洪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沙袋等传统防洪应急设施相比,可拆卸式移动防洪墙具有安全可靠性高、装卸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可调节高度等性能。该防洪设施挡板采用铝合金材料挤压成型,内部带有加强筋的空心结构,重量很轻。挡板和立柱通过精密设计的卡槽固定,拆装方便。挡板之间、挡板与立柱之间安装有软密封条,底部带有复合材料密封条,具有双向止水功能,还可随时更换。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可拆装的防洪墙,还可以变形。汛期插上挡板可防洪,非汛期插上护栏对行人进行防护,还有防噪音和防风功能。目前已开发出移动铝合金防洪系统、玻璃式防洪系统、护栏式防洪系统等产品,填补了部分业内空白。
南京不仅有移动防洪墙,还有软体注水水坝。这道科技坝就地取材、以水挡水,哪里需要就直接拖到哪里,极大提高了抢险效率。
10米长的水袋,用水泵向袋内灌注河水,十来分钟后,躺着的水袋慢慢站立……7月22日下午,南京板桥河下闸堤坝边,一条橘黄色、椭圆柱状的塑胶堤坝沿岸铺展。这是南京市雨花经济开发区首次在防汛中使用软体注水水坝。
‘建’起这10节软体水坝,耗时仅一个半小时。现场防汛工作人员介绍,用传统沙袋筑堤,1米高、200米长的堤坝,需要数千个沙袋,20个人要忙上两天。软体水坝由10节坝体以纵向或横向连接而成,仅需4名操作手即可完成布放,单节从注水到成形只需约12分钟,使用完毕后开阀放水即可转场。
防汛神器齐上阵 上天入地战洪魔
安装在5G通信车桅杆顶部的360°高清摄像头,可通过移动5G+VR实时将灾区视频回传至指挥中心,还有江苏移动云视讯、对讲终端、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平台……连日来,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加强智慧防汛,全方位助力防汛抢险工作有序开展。
防汛前方有科技哨兵,基于移动信息化技术的基层防汛预警预报系统发挥巨大作用。7月14日上午,受到长江一号洪峰影响,加之连日大雨,南通海门浒通河闸口水位骤涨,防汛预警预报系统第一时间发出告警。海门市水利局迅速反应,发出洪涝预警通知,当地政府各部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排涝。
7月16日,面对已超警戒线的长江水,在南京江心洲,南京移动公司模拟洪水围困机房导致网络故障,全面演练了应急物资调拨、水面抢险救援、机房封堵排水、应急发电抢修等抢险环节。江心洲群众可以撤离,我们的网络不能撤,必须守牢抗洪救灾通信‘生命线’。南京移动公司江北数据中心主任张晓艳说。
如今,越来越多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在各地抗洪一线,上天入地为降服洪魔增添更强助力。
天上,无人机发挥重要作用。扬中市新坝镇江堤上树木较多,穿过密集树木,跨越排水沟巡查江岸线易坍地段,查看有无渗水、管涌是每年汛期重要工作。对比往年动辄花费半天、甚至一天徒步巡查,现在只需约10分钟。新坝镇水利站站长杨全福说,操纵无人机在江滩来回飞上两趟,通过高空定点拍摄、巡航录像等功能,很快就能完成一处堤段巡查。如出现洪水围困百姓险情,无人机还能第一时间飞抵灾区上空,定点空投救援物品。
地下,管道机器人来帮忙。扬中有14座通江水闸、175座穿堤涵洞,均要做到定人、定段、定时、定责任开展巡查。有些堤段上涵洞太小,人工检查无法入洞。扬中市水利局副局长郭峰介绍,他们使用的专业管道机器人,凭借个头小的优势,可在窄小管道内行走,查看涵洞内部是否有破损、堵塞等,并能实时传输洞内情况视频。
无锡为提高应急抢险的安全性和效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在防汛抢险设备上贴上了二维码,并录制了教学视频。抢险队员只要扫码就能现场学习,快速掌握设备性能、安装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极大提升防汛队伍闻令即动、动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
安徽:构筑全天候智慧防汛网
□记者 陈诺 汪奥娜 合肥报道
近日,安徽省防汛形势严峻。在这场汛情大考中,安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构筑起一张全天候、全方位的智慧防汛网,外防洪水,内防水涝,全面提升防汛硬实力。
水利信息化共享平台 防汛装上水利超脑
陈志军是歙县水文勘测队队长。7月7日上午9时18分,他所在的练江渔梁站达到洪峰水位118.31米,超警戒水位3.81米,仅次于1969年和1996年洪水水位。
渔梁站是安徽最早入汛的水文站之一,是歙县的瞭望哨,不但要采集含沙量,还要测流速、流量、水位、雨量、水质等指标。陈志军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渔梁站同国内大多数水文站一样,在室外架线,用电台发送编码上报数据。现在,全部数据可以输入包括移动终端在内的信息化平台共享。水文勘测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更高了。全流域只要哪个地方降雨量超过40毫米,手机就会有提示。
陈志军口中的信息化平台,就是安徽省水利信息化省级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这个前期由科大讯飞承建并已投入使用的平台,正迎来首次汛期大考。为协助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科大讯飞联合省水科院等单位积极助力安徽省水利厅,整合了36类30多万个水利对象、60多万条空间关联关系数据,完成所有水利对象实体数据的整编上图。通过构筑一张全天候的智慧防汛网,为防汛工作装上水利超脑。
走入安徽省水利厅的指挥大厅,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电子地图格外醒目,全省闸坝、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标注着红黄等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水位情况;这张电子地图集成着安徽省雨量、水位、墒情、水质等共计8000余个自动采集的信息,接入1300余个各类视频监控站点,可直接在共享平台上进行数据监控,哪怕是毫米级的雨量变化都能及时反馈,实时在一张图上清晰地显示出来,及时为防汛调度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一旦有监测对象超过阈值,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安徽省水利厅科技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胡卫权说。
管道监测机器人 把脉城市排水管网
倒退一点,拉近镜头,仰角2°,破损处监测距离18米……7月14日,在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绿洲东路的一处窨井旁,专业技术人员正对下水管道开展定期体检。此时,一个小型机器人正在地下雨水管道监测作业,并传回实时画面。工作人员根据画面操控,定位待修位置。
城市地下雨污管道犹如毛细血管,与沟渠河道、水利设备等共同构成城市的防汛排涝体系。一旦发生雨污混流、错漏接、管道破损、堵塞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城市水涝,也影响河道水质。因此,系统体检下水道,及时诊疗症结,对于预防城市内涝意义重大。
管理地下管网却并不容易。有的管径过细,人员无法进入,有的管道内存在有害气体,使用管道监测机器人就不存在这种顾虑了。蜀山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管道监测机器人只有巴掌大小,能在各种口径管道中轻松穿梭。控制人员在地面通过电脑屏幕,操控机器人工作,对管网检修全程录像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精准定位,避免大规模开挖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发现的问题都会记录,转交给市政部门,及时跟进后续处理。汛期前就指定监测方案,目前已对辖区50多条道路、3万多米雨水管线和2万多米污水管线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8处易涝点地下管网进行了改造。蜀山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掌上巡河App 疏通河道主动脉
汛期来临,对于蜀山区300余名河长来说,日常巡河除了监测水质环境外,还肩负起防汛重任。
发现河段有枯枝、水草,要及时清理疏浚。还要时刻关注水位上涨情况,拍照和记录,上传反映实况。瞿贤宝是南岗镇鸡鸣村村委会副主任,同时也是南淝河、董铺水库以及大蜀山分干渠三条河流(水库)鸡鸣村段的村级副河长。
如今,他的手机里装有一款巡河智慧App,可实时上传图片、视频、数据,让后方控制人员及时了解水情。‘掌上’巡河方便许多,有效提高巡河的规范性和工作效率。瞿贤宝每次巡河前打开手机App,输入账号和密码,进入系统。选中将要巡查的河段,点击立即巡河之后,巡查时间、巡查路程、巡查定位等信息在系统中一目了然,并且实时动态更新。
反馈的数据,为防汛决策提供依据,一旦发现水位上涨或者河段堵塞等险情,可以实时反馈上级河长,集结人力、物力,迅速处理。遇到重大问题,区河长办将联合职能部门,迅速处置,守好防汛‘安全线’。蜀山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