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3月15日报道 正是“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3%”等硬性规定,将大量的合资车企产品剔除出公务车市场。
全国“两会”上传出了公务车改革的新消息:一般公务用车中,轿车采购标准将再次下调,从原来的“1.8升,18万元”调整到“1.8升,16万元”,用于一般公务的轿车不能超过这一标准。新标准预计将在全国“两会”后实施。这意味着2011年11月由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需要修订。正是这份文件规定了“双18”标准。
公务轿车采购标准下调两万元,估计是为了更好呼应中央改作风的相关规定。但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将作哪些整体性的修订?
众所周知,去年初工信部曾根据这份管理细则,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入围的400多款车型都是自主品牌。但这份目录意见稿最终未能正式出台而作废,其中一个原因估计是受到了国际汽车巨头和合资公司的抵制。有外媒在去年12月底就曾披露,公务车采购目录会进行调整。而最终这份目录确实流产,现在,公务车采购管理规也确实要进行修订了。
在我看来,这份细则的可贵之处,不仅是将公务车标准降低到“双18”,而是在于规定,有资格申报公务车采购目录的车企,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以及“申报企业应拥有申报车型的产品工业产权、产品改进及认可权、产品技术转让权及国内外市场销售权”。
正是“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3%”等硬性规定,将大量的合资车企产品剔除出公务车市场,因为合资公司自身的研发投入比例一般不太大,更多是依赖外方股东的研发,而自主品牌厂家研发投入一般都会超过3%的比例。而这样的规定,是相当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它并没有简单否定外国汽车品牌进入公务车市场的资格,而只是设定了一个明确的门槛。
现在,公务车采购标准可以下调,但对于研发投入比例这些核心原则,必须守住。否则,“双18”标准的下调看起来只是一种调和各方的妥协而已,而这是相当有可能的。
从市场角度看,自主品牌汽车孜孜以求成为公务用车,以至更为重要的高级“官车”,不仅是为了提升销量(市场容量并不会很大),更主要的是为了做品牌。这就需要自主品牌充分提升品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最终都会无功而返。
在政策的目的上,鼓励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以“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理由有些过于宏大,显然不如“改作风、轻车简从”来得更直接。对于汽车消费使用来说,“改作风”改的就是面子观,可以从官场做起而影响公众,使汽车消费不再简单以洋品牌、土品牌区分,而要真正衡量产品价值高下;也不再好大恶小,而要更加重视实惠节能的产品,这从客观就会惠及能够提供更好性价比的一些自主品牌汽车。
这是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从韩国的经验看,韩国本土品牌汽车之所以受他们国内消费者青睐,除了有些被我们想当然的爱国主义之外,也是因为在中低端汽车市场,韩国汽车产品更为实惠,让其他品牌的产品难以插足。
而对于鼓励公务车更多采购自主品牌,除了借“改作风”之名进行舆论的鼓吹之外,依然需要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则,而这就是早已制定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必须尽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