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研中心专家冯飞:应建并购基金推动整合

国研中心专家冯飞:应建并购基金推动整合

【行业动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网易汽车4月21日报道 2013中国汽车论坛于4月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主题为“新增长形势下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战略、品牌、国际化”。论坛将在闭门峰会、大会论坛、专题论坛中全面探讨当前汽车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和国内外各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发表了主题为“当前全球以及中国经济形式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兼并重组的问题真正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企业反映新建一个工厂...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4月21日报道 2013中国汽车论坛于4月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主题为“新增长形势下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战略、品牌、国际化”。论坛将在闭门峰会、大会论坛、专题论坛中全面探讨当前汽车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和国内外各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发表了主题为“当前全球以及中国经济形式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兼并重组的问题真正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企业反映新建一个工厂比兼并一个公司的成本还要低,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个方面要通过金融手段建立并购基金,发展重组贷款等方式,来解决兼并重组当中企业碰到的问题。

以下为访谈实录:

谢谢主持人,非常容幸参加这次会议,也感谢组织者对于我话题的安排,让我在汽车界讲宏观。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看,一季度GDP数据出来增长了7.7%,数据出来之后国际资本市场应声而落,使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中国整个经济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我们统计局的发言人和格林斯潘讲话的重量级差不多,他的讲话和信息发布影响了全球的资本市场。

也就是说市场的预期和实际的数据略有差距,当时很多市场人士预计中国一季度大概在8%左右的GDP增长,实际上我本人觉得市场的预期当然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可能考虑到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换届效应。实际从新一届政府换届之后,对整个经济的把握今年主要讲三件事,叫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特别是把防风险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跟去年相比,在构架方面今年并不是主要的矛盾和问题,新的问题出来就是风险的防控,特别是在财政和兼容领域的风险防控。当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的7.7的同比增长数据,与去年四季度7.9的数据相比下降了0.2的百分点,如果从环比增长来看,增速还是提高的。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有两个有利情况,有两个新的挑战。

两个有利的情况一个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加快了,特别是铁路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加快。第二个有利的情况是出口增长有所加快,1、2月份的出口增速超过20%,3月份又掉下来在1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外需,国际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来概括的话是温和复苏,但是影响到中国的出有很大的变数,这个变数主要体现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存在着信心不足,外贸表现是短单和小单,而不是长单和大单。

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把握出口的未来走势带来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一季度虽然外贸出口有好的迹象,但是全年我们总体上也是按照出口增长大致在10%左右的目标来把握的,这是两个有利的情况。

那么两个新的挑战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制造业的投资减速,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的1/3左右,去年是34%。制造业投资增速的下降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出现比较研究的产能过剩问题,我一会儿专题讲产能过剩。

第二个是在消费领域当中的餐饮服务增速下滑,特别是叫限额以上的餐饮业出现负增长,当然,这和中央规避铺张浪费、贯彻实施八项规定有关系。我想我们在倡导勤俭节约的大目标下付出这样的代价是必然和必须的。当然,还有像禽流感对个别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现在看餐饮的下降和禽流感的影响还比较有限,还没有对全局产生影响。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走势这两个出现的新情况,我们需要高度的关注和密切的跟踪。

基于一季度的情况,全年我们估计经济增长的速度大致要超过中央确定的7.5%GDP增速,但是也不会太高。世界银行最近调低了今年中国GDP的预期,调到了8%,我们估计今年大致和去年相当,也就是说在7.8%左右,比中央的预期调控目标略高一点,但也不是像有一些专家和机构预计的超过9%。

对于换届效应,我个人的看法是新一届政府对长期性的问题矛盾关注度,调结构、转方式的关注度要大的多,并不希望带来换届效应新一轮的大投资,使得我们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难以解决。

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当中的远忧大于近虑。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分析、经济形势的分析我们用两句话,叫中长期潜在增长速度下降和近期弱回升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用两句话概括,特别是第一句话,我们叫做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台阶,也就是说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从高速增长转到以中速增长为特征的增长新阶段。这个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第一,过去的10年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需求侧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从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汽车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了高速的增长。第二是城镇化的发展,年均近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需的高增长。从未来来看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还没有变,但是增速会明显放缓。刚才好几位领导都讲到汽车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汽车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另外住房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房地产业的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经济运行的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房地产泡沫触发的话引发经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从大的经济体来看,很多国家出问题出危机的根源或者说爆发点都是房地产,无一例外。

那么把这样存在的消费潜力进一步挖掘是要处理好刚才说的这些关系的,也就意味着这些市场不会像前10年一样呈现爆发式的急剧增长。

另外从外需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危机之后的发达国家的进程可能要经历长达10年的过程,比如美国家庭负债关系的调整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关系的调整可能要长达10年。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的,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就是过去的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削弱,而新的以技术创新为特征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形成,处在比较优势的转换期,这个转换期也可能时间很长。现在转换特别是新的优势的形成难度很大,既有比较有时当中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幅度远高于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幅度。我做了一个调查,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在过去5年年均增长15%,劳动生产率年均改善幅度7%到8%,而未来的职工工资增长态势还会持续下去。当然,我们希望更多的老百姓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在社会分配当中更多的向老百姓倾斜。

但是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我们两个拐点的集中出现是中国需要很好应对的问题,一个是刘易斯拐点,就是我们普通劳动者出现短缺,工资持续上涨。按照这样的定义来分析,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时间是在2004年。另外一个拐点是人口宏利拐点,扶养比降到最低,人口宏利的拐点去年的统计数据出来了,去年劳动年龄人口呈现345万的负增长,下降了345万。而比较麻烦的是这两个拐点之间,现在看差8年,韩国这两个拐点差30年,日本差40年。东亚国家再处理这个问题经济高增长紧接着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他们处理问题的时间要比中国从容,中国是时间上的高度压缩。我们要应对这个恩情,就要从改善劳动生产率,走创新驱动的路子上,必须得这样做。但是现在看进展不尽如人意,转换期什么时候见到效果很难看出来。

如果这个转换期转换不顺畅,我们比较优势难以升级的话,会影响到我们产业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传统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在纺织部分轻工产品上,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的情况已经出现。当然对汽车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但是我想也会带来比较重要的影响。

基于需求、供给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得出来中国经济增长处在转换期的判断,就是由高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转变。这就意味着如果像期待过去那样2位数的高怎样是不现实的,或者说从政策层面考虑如果再拉高经济增长,不去估计潜在增长速度下降的现实,我们付出的成本就非常之大了,带来的后遗症也相当之大。这是从政策的角度考虑的。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经济增速下台阶,我们现在已经表现出了产业、企业甚至政治的不适应。去年的GDP增长7.8%,全球应该是很高速度的增长,除了非洲个别国家增速超过中国因为他们经济体小,但是我们的很多行业出现全行业的亏损。很多的企业亏损也就是说我们经济运行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运作方式,从高增长到中速增长,企业要有一个相当的适应期。我觉得对汽车产业而言,过去10年的高增长汽车企业的方式基本上一是扩产能,二是推新车型抢市场份额,在一个平稳增长的或者按朱总的说法叫微增长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力、核心能力怎么培养,这可能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

有的人会问我增速下来会不会给就业带来很大的问题?我们大致做了一个测算,按照底线思维的方式,GDP大致在7%左右就业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因为过去说8%是底线,超过8%才能解决中国的就业,由于经济总量的提高,也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说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更多了,亿元的产值就业吸纳能力在下降,再加上农村转移人口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致在7%作业就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就业问题。当然,我指的是总量,就业结构上当然还有问题。

第三,给大家报告一下短期当中经济政策或者说领导层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产能过剩。

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对产能过剩的危害用了一个非常严厉的话,叫“产能过剩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危机”。这个话是非常之严重的,为什么会作为这样的一种判断?我想产能过甚当前的特征有三点:

第一,产能过剩呈现全面性。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化工、家电、纺织等等一系列产业。新兴产业当中比如说太阳能光伏,全球需求量28GW,把全球的需求量都给中国还喂不饱中国。

第二,部分行业出现长期性绝对性过剩。这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喷到过的,所谓部分行业比如说钢铁,钢铁的产能9.7亿吨的能力,产量7.2亿吨,大家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钢铁消费峰值在7.8到8.2亿吨的钢铁消费量。如果这个峰值的预计是对的,现在的产能就已经超过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钢铁消费峰值,钢铁还有1.5亿吨的再建产能,两者加起来超过11亿吨。水泥的过剩也是相同的特点,绝对性、长期性的过剩。当然,对于我们汽车工业钢铁过剩、钢材下降、价格下降是一个好事,但是对这个行业来讲对长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第三,近几年的集中投资使得我们的产能快速形成,而且新产能还在不断的形成当中。比如平板玻璃,9.9亿重量箱1/3的产能是2009年到2011年3年形成的,水泥相同的年头形成了38%的产能。建国60年的煤炭总投资是1.88万亿,光十一五这五年就有1.25万亿,就是这几年的集中投资,而且现在还有新产能不断的形成。刚才说的钢铁、水泥大致还要再增加10%左右的新产能。可能外国的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国家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什么中国如此严重?市场机制的校正作用怎么会失效呢?我想要分析其成因的话有三个主要成因:

第一,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是造成这一轮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靠土地、税收优惠、投资补贴等等一系列政策吸引项目落地,放大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甚至扭曲投资者的行为。比如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发展。钢铁,绝对过剩的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还有16个省、区、市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汽车,20个省、区、市。石化,23个省、区、市。全行业亏损的煤化工14个省、区、市作为十二五的支柱产业。再比如新兴产业中央明确了七个领域,地方上基本都是做加法的。比如产能过剩非常明显的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刨除西藏,其他的神、区、市全部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有四六个省把它作为前三位优先发展的产业,这就是典型的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方式。

第二,我们经济出现的大波动,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政策的极具变化也使得投资者有点看不清楚。所以也是造成产能过甚的原因。

第三,就是我们的政府政策失效,长期实行项目核准、强化审批,但是并没有管住这些产能。失效就需要我们有新的思维、新的办法来解决产能过剩的校正问题,不能靠行政的办法,要更多的靠市场办法,发挥市场机制的校正作用。

我想是这三大原因,也许我讲的不对。

对于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做?第一个方面去产能化是必然的,所谓去产能化就是加速退出。加速退出更多的要靠节能环保这样的标准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这一轮产能过甚有两个新背景必须要考虑,一个是产业的梯度转移,第二是技术的更新换代,这两个背景必须得考虑。也恰恰是由于这两个新背景的存在,也使得我们应对产能过剩问题要有新的办法,靠目录清单、指导金融机构投资、贷款啊等等这样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第二,要有一定的援助机制,特别是对于职工的下岗以及就业培训能力的提升,政府要有一定的援助机制。

第三,兼并重组的问题真正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特别是当前企业反映新建一个工厂比兼并一个公司的成本还要低,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要通过金融手段建立并购基金,发展重组贷款等等一些方式,来解决兼并重组当中企业碰到的问题。

最后一个,要真正的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治本的办法还得靠市场机制,而不是强化审批。所谓市场机制,一个方面要把审批制度以经济规模作为主要审批依据的方式,实行经济性管制的方式转到以社会性管制为主的方式。前提性的条件是以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性条件,而不是经济规模。

监管方式应该从前置性的审批转到事中和事后的过程监管上,这样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平稳运行的比较有效的调控手段。我就跟大家报告这么多,可能有一些不对的观点欢迎大家提出批评,谢谢!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商用车网广告位招租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624748671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