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万辆客车产业基地的“成客谋略”___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奋勇争先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6月,是个不同于以往的月份。
这月,全球顶级财富盛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将在蓉揭幕;这月,成都市“交通先行”战略最大的民生工程二环路改造工程将完工全面通车……
五月蓉城,百花争妍,万木葳蕤。
进入“倒计时”的时间里,只争朝夕的争分夺秒之势,并也不仅仅是在全球推广的繁忙之中,也不仅仅是在热火朝天的二环路建设一线,在成都以西,郫县红光镇成灌路西段1098号,成都现代工业港内,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蜀都客车”生产线一线,同样的纷繁忙碌,在这里延续。
迎接财富全球论坛,将承载全球目光的900辆“国五”新公交,在这里,以“每天18辆”的速度,不停工地加快生产,而在此之前,就在同样的生产车间里,将在新二环上驰骋的“成都造”双侧开门18米BRT公交车已全面下线 。
筚路蓝缕创新路。
这些诞生于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肩负时代使命的“成都造”汽车,如何融入到成都城市化进程,成都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脉动之中?一个执着于改革求变、创新求进的客车制造企业,何以从当初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汽车修配厂起步,迈向而今年产能直逼万台大关、城市公交客车产值雄踞西部第一的现代化客车制造企业?
回望于来时路,展望于新航程。在新二环即将通车之时,“财富”即将在蓉揭幕之时,我们走进与这些城市“里程碑”事件同前行、共发展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探寻成客蝶变之路。
“星星之火”成 “燎原之势”
销售收入15亿 城市公交客车产值位列全国第四
时间的原点,倒回至1952年。这一年,成都客车厂诞生,它正是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起步之初的名字。时光荏苒,60余年客车生产之路,当初的起步的“星星之火”,已成而今的“燎原之势”。
2006年,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搬迁至成都现代工业港,机遇之下,公司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适度超前的理念,通过全面技改升级,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客车生产线、整车全自动检测线,目前,从“零”起步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年产各类中高档客车8000辆生产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产品研发机制,让始终专注于客车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城市客车、燃气(CNG,LNG)客车、新能源客车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赢得了市场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
机遇于当下,紧随近年来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紧扣成都“交通先行”战略,以及成都市委、市政府 “地方产品配套,同等优先,不保护落后”等一系列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在全球经济形势乍暖还寒之时,一组来自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保持了多年来持续上扬的坚韧之势:2005年,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1.19亿元,上缴税金390万元;2011年,首破十亿大关,年实现销售收入12.92亿元,上缴税金2400万元;2012年,销售收入力攀15亿元,上缴税金4200万元……数据攀升的背后,是“进发者”到“领航者”的蜕变,目前,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公交客车产值和产销量在全国客车行业中分别排名第四和七位,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翘楚。
创新驱动发展的车轮
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立体公交系统新标杆
策马扬鞭快发展,唯创新不容止步。
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控制开发平台”,公司总设计师杨剑波正与研发团队进行新能源汽车车门控制系统的调试研发,“车门控制与站台信号的匹配,必须精确控制在±150毫米之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提升数据信号对接精度。”据了解,杨剑波团队正在研发的这项“车门自动控制系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而这样的创新,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各个专业实验室里,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技术创新,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并非是一个口号,而是多年来不曾止步的发展之“魂”。
据杨剑波总设计师分析,目前,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1200余名“成客人”队伍中,技术人员就超过了总人数的10%,百余名科研人员团队中,博士、硕士和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占50%以上,早在2007年,省级技术中心的牌匾就已挂在了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门楣之上,技术中心下设车身、底盘、发动机、仿真分析、电器、电动汽车等专业研究室,着重对整车匹配、客车安全、可靠性、能量管理、NVH控制等核心技术开展研究,已逐步形成了以节能燃气客车为特色的技术优势。眼下,“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控制开发平台”正在向“国字号”技术中心目标迈进。
“成都是一座科技资源富集的城市,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云集,产学研的合作就有了先天的优势与基础。”杨剑波所说的产学研合作,正在成为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方略,目前,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大、西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客车安全、结构仿真分析、车身防腐、整车匹配优化、NVH工程、车辆智能化等方面开展多项合作,进行了多领域的技术合作,通过与国内外专业设计公司开展合作,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技术团队的活力。同时,公司导入PDM、PLM等产品管理软件系统,规范设计流程,强化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的管理和挖掘,逐步形成了动态的产品知识库和专家系统,由此成为技术创新求进的动力之源。
创新联动,成效斐然。
通过与一汽、黄海、上汽申沃等企业开展的整车底盘合作项目,学习引进以德国MAN和瑞典VOLVO为代表的国际先进的底盘和车身技术,在车辆复合承载结构、底盘设计、装配、底盘-车身匹配等方面形成自有技术优势;
与上海申沃合作共建的底盘装配生产线,采用VOLVO专用客车底盘先进的螺接-焊接复合车架装配工艺,在底盘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幅度整车的竞争力;
与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车身有限元分析项目合作,在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车试验测试流程等技术的基础上,有效减少车辆自重,力促车辆节能减排;
在与四川大学联合建设的车辆油漆化工试验室,正在走出一条具有显著性能优势的防腐工艺路线;
……
然而,这些并不是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矢志不渝,力推创新的全部。
在专注传统内燃机客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同时,公司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实施转型战略,着力推进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和运用,努力探索掌握电动汽车整车匹配和控制的核心技术,目前,在电动客车整车控制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上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公司研发的纯电、气电混合、增程式等多款新能源产品入选了国家“十城千辆”计划和“财政补贴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示范推广项目”,收效良好。
蕴含着创新的“成客造”,已成为“成都造”的有力代言,“成客造”产品荣获省、市“著名商标”称号以及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被评选为首届成都市民最喜欢的《成都造》品牌,并荣获多项行业内技术大奖。
经过近年的不断完善改进升级,蜀都燃气客车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保有量不断提高,其中燃气型12米和18米大容量城市客车,其产品品质已被行业内公认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成为国内城市干线的标杆车型。
近日,900辆精心打造的蜀都牌燃气型12米国五排放高等级城市客车已开始陆续批量下线,140辆双侧开门18米客车也即将调试完工,车辆将投入二环路BRT和其他主干线线路运营,助力“缓堵保畅工程”,为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再添亮点。
从2007年起,公司着手专用校车的研发,全程参与了GB-24407《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及相关校车标准的编制工作,成功研发出以安全、智能、环保为特点的5-9米全系列幼儿、小学生及中小学生专用校车,获得多项技术大奖。
在公路旅游市场,公司重点研发了以LNG环保动力为特色的7-9米级客车,非常适合LNG资源丰富地区的中短途城间客运,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优势,已成为一个新的市场亮点。
从18米BRT大容量公交到负责“最后一公里”的5米级微型社区巴士,从国四燃油到国五燃气车型,从并联混合动力到增程式混合动力到纯电动客车……以国际一流水平为定位坐标,“蜀都客车”品牌,正在诠释着“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立体公交系统新格局,进而打造“成都造”新标杆。
改革求“变”应万变提水平
打造万辆客车产业基地提升“成客造”竞争力
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个细节,尤值得细品:在每名“成客人”的岗位前,都有一本介绍韩国三星成功崛起的书籍,它几乎成为一册必读本,而其核心要义,则指向一个主题——一切都要求变。
分布于两个产业领域,“变”的方式,如何“求同存异”?
“虽行业不径相同,但改革求变的精神与理念,是可以一脉相承的。”公司人力企管部部长谢华分析,“三星”可以用十年时间从一个三流公司变为世界一流,又再用十年时间从世界一流变成了世界第一,“我们公司目前的境况就如变革初期的‘三星’,‘三星’是我们的标杆,改革求变,就是要通过求新求变的理念,‘开采’我们在技术、营销、生产等系统的潜能,不仅挖掘它们,还要激发其创造更有价值的创新与活力。”
改革求“变”而应万变。
正是对标韩国三星等全球企业,一直未曾停步的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其品牌核心竞争力,正在放量延伸。据悉,目前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从结构件数控成型、外覆盖件整体冲压、模块化的骨架焊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处理及六喷七烘涂装工艺、到总装与整车检测,其工艺装备水平都已具行业一流水准。而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今年公司的产能已达8000辆生产能力。
“先进制造业企业,人才是发展之基,对于人才的培育与历练,可以说是不吝投入,也是不遗余力的。”谢华介绍,近几年,企业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并大胆起用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工资分配上,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级专业人才,不受行政管理职务制约,其薪酬待遇可以超过部门负责人甚至公司总经理,正是有这样一个发掘“千里马”的“伯乐”企业文化,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人才流失率的数字远远低于同行业同比水平,而一支具有凝聚力、能吃苦、能打硬仗的核心团队,正是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踏浪前行最坚实的底气与资本。
变,带来了只争朝夕的快发展,也催生了继往开来前行的新动力。
去年7月,通过受让安达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所持的一汽客车(成都)有限公司49%股权的方式,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参股一汽客车(成都)有限公司,双方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由此,在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客车8000辆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双方齐心协力,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与一汽客车(成都)公司共同形成年生产能力超万辆的客车产业基地。
时间的秒针,前行到2013年的当下。
公司总经理王林博士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成都汽车产业正朝着‘万亿产业集群’宏图目标前行,作为一家在成都起步、发展的客车生产企业,我们肩负的发展使命,是责任,也是动力,近年来,凭借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技术改造、工艺调整、整合优势资源等各领域的重大创新,企业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现代化专业客车生产企业,更高的奋斗目标,正推动我们去加速超越。”
达到,为了再次启程。“打造万辆客车产业基地”的目标已定,今后几年,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将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核心,保持、发挥企业在城市客车、燃气客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力争在城市客车、环保客车研制方面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并以创建国内国际知名的“蜀都客车”品牌为目标,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客车制造企业的同时,全面实现由“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的提升和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