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已开始向相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立法说明文件中提出“应实施对其征收排污费,并优先将占机动车保有量11%,但排放量占86%的重型汽车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这是汽车排污费在经历了屡次从“传闻”到“辟谣”过程后又一次被人们提起。
早在去年以来,北京、深圳就曾明确提出将择机征收排污费,而国家更是在1998年进行过汽车排污费的相关试点。此次排污费明确出现在正式法律文件送审稿中,更从一个侧面说明排污费的实施已进入倒计时。
以“排污费”治理空气污染,其中的道理似乎显而易见,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却经不起推敲。在目前的情况下,依靠汽车排污费排除城市上空的阴霾,更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排污费难以根本解决污染问题
为何解决空气污染会想到“汽车排污费”?有关部门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收取汽车排污费,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车辆的使用,从而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以此解决目前空气污染的问题。应该说,这一命题的成立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汽车是目前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二,收取排污费可以有效减少车辆使用。只有当满足以上两个前提时,汽车排污费才能切实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关于第一个前提,目前业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论,不同统计口径得出的数据差别很大,笔者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想过多涉及。对于第二个前提,笔者则认为很难成立。换句话说,收取排污费很难有效减少车辆使用,因为它没有为消费者出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是治标不治本。
很多城市因为规划的不合理,工作集中区和生活集中居住区距离较远分散,如北京的工作区主要集中在国贸、北京二环、金融街、中关村等几个核心地区,而天通苑、回龙观等住宅居住数十万的居民。在这种情况下,早晚通勤成了一次“全城迁徙”。而公共交通建设的不到位,导致在高峰时段的公交车、地铁十分拥挤,再加上打车难等原因,很多人只得开车上下班。如果这一根本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即使收取汽车排污费,也只是增加了车主的用车成本,很难达到收排污费的初衷。
收取排污费带来新的“不公平”
在一些人看来,汽车排污费是谁排污谁交费,十分公平。然而,笔者认为,即使抛开排污费的实施效果,仅就这种手段而言,也难言公平。一方面,排污费的收取初衷,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消费者使用车辆,这既有违 “物尽其用”的原则,也对资源造成了浪费。
另一方面,无论汽车排污费的收取方式如何,不同车主对用车成本增加的承受能力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排污费对豪华车、大排量车车主而言可能影响不大,而对于购买小型车、经济型车的消费者而言,排污费减少车辆使用的效果将更加明显。这样,主观上希望减少车辆使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排污费,客观上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豪华车使用更多,经济型车使用更少的畸形现象,既达不到减污的目的,又带来汽车消费领域中新的“表面上公平而实际上的不公平”。
治理污染需要标本兼治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收取汽车排污费有着看似“充足”的理由,也有着“可行”的操作手段。然而,如果不能治本,即使再收取“尾气费”、“通勤费”等等其他种类的“排污费”,将更多的“板子”打在消费者身上,也很难改变空气污染的现状。
解决大城市中由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该如何治本?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税收等经济杠杆很有必要,但目标应是油企、车企,而非消费者。比起简单增加消费者的用车成本的做法,从油品质量提升和车辆净化能力提升出发,通过建立与油品质量、汽车排放净化能力相挂钩的阶梯式的税收机制,促使油企提升油品质量、车企改进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污,鼓励清洁能源的汽车生产、使用更有实际意义。
其次,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油要依法查处。有关部门还需要通过制定更合理的以旧换新政策,更严格的道路执法力度等方式,有奖有罚,引导高污染车辆的逐步淘汰。
最后,从长期来讲,改变目前大城市存在的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的现状,提供给消费者更多便利的出行选择,使消费者从被迫到自觉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才是解决车辆污染的根本解决之道。
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头痛医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统筹规划,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