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气污染防治中如何使用机动车限行措施,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昨天表示,机动车污染防治是综合性问题,涉及车况、油况、各地的交通状况等多种因素,各地应依据不同状况采取不同措施。
据悉,正在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拟规定地方政府可依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限制或禁止部分机动车行驶,审议期间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此举或将机动车限行常态化。
罗毅昨天说,机动车对空气污染的具体贡献,需要各地通过污染物来源解析具体分析。他介绍,根据部署,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源解析结果已向社会公布。三地的解析结果显示,各地的污染类型并不相同。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是第一位的,占比31%,天津则扬尘贡献最大,机动车小于燃煤排第三,而石家庄,燃煤、工业、扬尘则是三大主要贡献源。
“源解析结果出来后,各地据此对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进行了调整,北京加大了对机动车的防治。”不过,罗毅指出,机动车污染防治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车的状况、油品、各地的交通状况,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北京的PM2.5来源中,二次污染源占比60%以上,重污染的情况下更多,这说明北京空气的氧化性很高,机动车排放的气体很快就被氧化成颗粒物。”罗毅解释说,氧化性高的原因,是由于具有氧化性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较多,这些物质的排放也需要重视。 |
相关
明年起338个城市实时公布空气质量
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昨天介绍,2014年,21个省份177个地级以上城市共552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实时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他表示,2015年1月1日起,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监测点位将增至1436个,分布在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覆盖31个省份,提前一年完成大气防治行动计划对实施新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要求。
万本太透露,自2012年起,空气质量新监测标准实施3年,中央和地方共为此投入18.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3亿元,地方配套6.9亿元。2012年空气质量新标准启动当年,中央和地方投资9.5亿元,占投资总数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