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中国摩托车产业走向多元化发展路线,让摩托车市场“火”起来!

中国摩托车产业走向多元化发展路线,让摩托车市场“火”起来!

【行业动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跃居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摩托车产业也成为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之一,然而,在国内城市限摩、禁摩日益扩大的背景之下,摩托车产业将何去何从?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跃居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摩托车产业也成为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制造产业之一,然而,在国内城市限摩、禁摩日益扩大的背景之下,摩托车产业将何去何从?

     产销出口全球

     摩托车是我国居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其类型包括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货运摩托车及运动摩托车。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截至到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5亿辆,其中摩托车保有量在2011年增加了260万辆,达到1.05亿辆。

     近年来,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摩托车整车制造发展明显强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传统摩托车生产强国,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截至2011年末,我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量连续19年世界第一、出口量连续11年全球居首。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大国和世界主要的摩托车出口国家,摩托车行业不仅成为带动摩托车行业总量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出口创汇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了千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了钢铁、行业、行业、塑料及有色金属合金等行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21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54亿元,实现销售额1435.23亿元,同比增长13.87%,实现产品销售利润113.73亿元,同比增长14.20%,实现利润52.23亿元,同比增长11.63%。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摩托车产销分别为2700.52万辆和2692.7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21%和1.32%,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中内销1618.30万辆,同比下降5.11%。2012年1-4月,全行业完成摩托车产销753.62万辆和761.26万辆,同比下降10.90%和10.28%,累计产销量成为近5年来同期最低。

     另据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分析显示,2012年1-3月,我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0.85亿元,同比增长1117.14%,实现利润总额64.78亿元,同比增长702.51%。而同时,一季度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2.27亿元,同比增长952.50%,增幅高于利润总额,且行业亏损面较大,达到22.99%,亏损深度为18.94%,反映出行业经营状况有待改善。

     在出口方面,2011年,我国摩托车出口比上年有较大提升,月平均出口超过70万辆,全年摩托车产品累计出口1139.18万辆,同比增长26.01%;累计出口金额5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5.37%。

     近年来,因受国内越来越多城市“禁摩”或“限摩”的影响,以及农村及中小城镇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体积小、操作灵活且价格低廉的摩托车在农村迅速推广普及,成为摩托车行业内销的重要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随着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出口也已经成为我国摩托车行业的重要销售渠道,并与“摩托车下乡”一起支撑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下乡与出口并重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限摩”、“禁摩”,摩托车在城市的市场空间被日益压缩,而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及城镇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下乡”成为刺激我国城镇及农村地区摩托车消费需求的强心剂。

     摩托车下乡是国务院为刺激国内广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优惠政策,是实现惠农强农目标的需要,也是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施行的摩托车下乡优惠政策将持续到2013年1月31日。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以上,到2015年将超过8310元的目标,农民的消费能力也将大幅提升。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大大降低了农民负担,释放了购买力,而国家摩托车下乡政策的推行,加之农村道路条件的日益改善,也将进一步刺激了农民购买力的提升。

      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分析报告(2012版)》分析指出,当前国内摩托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呈金字塔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5000元以下主要针对农村市场,占60%;5000-13000元,主要是城乡结合部即小城镇市场,占30%;13000元以上,则主要是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占10%。

     前瞻产业研究院摩托车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摩托车市场有望快速扩大,同时新兴城市对中高档摩托车的需求也有所增长,这也将有利于我国摩托车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全球主要的摩托车出口国中,日本、中国、意大利、美国、德国、比利时、泰国和法国已经占据了全球摩托车出口市场94%的份额,其中日本以技术、品牌优势力压中国、印度等生产大国,成为全球摩托车行业的超级强国,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销售额中的40%以及利润的50%以上均来自出口。

     过去几年,在国内市场需求乏力的情况下,摩托车企业加大了出口力度,市场表现突出。2011年以来,摩托车出口市场的增长幅度较大。2011年1-12月共出口摩托车1074.47万辆,同比增长27.67%,累计出口金额5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24%,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缅甸、阿根廷、多哥、伊朗等。

     2011年,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进出口总额为543099.66万美元,同比增长35.54%;其中进口额为2063.22万美元,同比增长97.81%;出口额为541036.44万美元,同比增长35.37%,实现贸易顺差538973.22万美元,同比增长35.21%。

     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隆鑫、力帆、宗申、广州豪进、银翔、大长江、航天巴山、广州大运、金城和新大洲本田,出口量分别为104.48万辆、91.77万辆、66.70万辆、58.57万辆、55.94万辆、47.31万辆、44.15万辆、43.83万辆、38.58万辆和31.57万辆。当年该十家企业共出口582.90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4%。

     金融危机后,我国摩托车行业有所复苏,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全国103家摩托车生产企业2011年经营统计,我国摩托车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经济指标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院摩托车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面对这样的形势,摩托车生产企业仍然应该保持警惕,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及调整,整合优势项目与核心能力,鼓励创新技术,才能确保中国摩托车市场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稳定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

     责任与义务共担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摩托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年产量接近3000万辆,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摩托车保有量也已超过1亿辆,但整体而言,我国摩托车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产品技术水平低、污染重、能耗高,摩托车的使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我国是全球摩托车产量第一大国,占全球产量比重的一半左右,同时也是摩托车出口第一大国,但目前现状是,我国摩托车产业依旧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其低技术产品仍占行业总出口产量的50%以上,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仍较少。

     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加剧,我国摩托车产品和企业在海外屡遭围劫,迫使国内部分有前瞻意识的摩托车企业着手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随着我国摩托车产品出口量的提升,国际摩托车贸易摩擦、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纠纷及出口管制等不利因素,对我国摩托车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扩大。

     近年来,对我国摩托车整车行业影响较大的还是土耳其的“临时保障措施”及阿根廷“非自动许可证制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摩托车整车行业无核心技术,靠“价格战”抢占市场,而这些都使中国在应对国际贸易纠纷时处于不利地位,容易遭受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因此,加快技术研发、增强行业整体实力已成为外贸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摩托车出口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纠纷,也促使了国内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力度的不足。

     我国摩托车整车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遭到“限摩”、“禁摩”的冲击,纷纷将市场转向农村,一些规模较大,品牌较好的企业抢滩农村市场外,也将目光瞄准了海外,这些企业不只是将产品销往海外,同时还在国外设厂、设研究中心,如兵器装备集团在厄瓜多尔建成摩托车总装厂,力帆在土耳其设研发中心等,反映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

     此外,节能减排也是国内摩托车行业必须正视的发展瓶颈。

     据测算,目前摩托车单车排放污染物负荷是同期生产的汽车的数倍。由于没有采用燃油蒸发控制措施,全国每年通过摩托车蒸发掉的汽油有30万吨,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这也是国内许多城市“禁摩”或“限摩”的重要原因。摩托车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此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商用车网广告位招租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624748671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