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难题,国家电网、中石油、各种民资甚至是汽车企业自己都在建设充电站或者充电桩。但这种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难以实现电动车使用过程中如汽油车那样随心所欲的用车体验,也是目前电动车难以跨过消费者掏钱购买门槛的最大障碍。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入,将打破企业界限,把所有充电桩下成一盘棋,所谓“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才是发展电动车的大方向。
7月2日,由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发起的“电动车后服务市场专家论坛”上,相关专家表示,对比美国家用充电桩为主的行业状态,我国公共充电桩市场显然有更广阔的前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大概有12万辆规模,累计建成充电桩仅为3万个左右,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一标准来看,充电桩的规模远远“供不应求”。加上政策不断向新能源倾斜,各地对充电桩建设补贴力度也在加大,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充电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如此一来,大量社会资本因为市场闸口的开放而蠢蠢欲动,2015年将是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充电桩市场的一年。
但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表示,在电动汽车保有量有限的情况下,充电桩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社会资本想要真正撬动充电市场大蛋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不断打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如何联合诸如商业中心、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加入充电点建设?如何协调车位管理、充电后台运营、车主充电收费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把各个单位建设的充电桩实现全盘考虑,共同撬动电动汽车的大市场?市场亟待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出现,能够逐步解决目前行业发展的瓶颈。牛近明认为,互联网的进入或许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可行性方案。
以目前拥有1500个公共充电点信息的充电网为例,创始人王振飞表示,充电网是一家充电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承载平台,而不是充电网络的运营商,充电车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仍然属于提供车位的合作伙伴,“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是其成功的商业模式。然而在笔者看来,充电网只能完成充电服务后市场的一小部分,全国充电桩这盘更大的棋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才能完成。如何打破行业界限、打破企业界限,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一种共赢的商业模式,才能彻底解决充电难的问题,电动车的真正商业化时代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