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讯,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的“笔杆子”陆明光,在年前写完了他的第四本书——长篇纪实文学《女片儿警》。这位从业30多年的老警察,为了写作,常常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已是北大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在读研究生、宁波作协会员的女儿看来,父亲的创作热情远远高于自己,日复一日的夜晚,一个人在书房里,盯着电脑一个一个敲字。
4本书的主题只有一个——警察的故事。
一开始是为了歌颂这个群体中的先进,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初衷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陆明光说,他想通过这么一个或者一群人,反映警察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具体了解什么呢?”记者的问他。
“怎么说呢?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他摸摸头,一笑,“虽然有时候困难很多,但是,我们在尽力把事情做好。”
曾经的来来往往,好像都在自己的掌控间
春节7天,陆明光在街上执了两天勤,其余5天,猫在家里看书写稿。
朋友约他出去聚会,电话里开玩笑:“春节总不用去贴罚单了吧?”他呵呵一笑。常被这样调侃,他也习惯了,但心里还是有几分别扭。
30多年前陆明光进入这个队伍的时候,感觉“那是一份多么光荣的工作啊”。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机动车还是稀缺物种,宁波中心城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遍布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还没有出现,陆明光的工作就是在西郊路(现在的中山西路)长春路路口的西门岗上,控制信号灯。
没错,那时的红绿灯是人工控制的,主要路口一般配两名交警,一人站在道路上维持交通秩序,一人站在高高的岗亭上,根据路口的流量,用一只饭盒大小的控制盒来操控信号灯。
“那感觉……”他眼睛微微向斜上方望去,得意一笑,“就好像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视野之内的来来往往,都在自己的掌控间。”由于机动车很少,那时陆明光每天处理最多的“事故”,通常是自行车之间的摩擦。
他记得有这么一个雨天,两辆自行车碰到一块儿,骑车的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吵了起来,一群人围在那儿,竟然还引起了拥堵。他一去,两人就不吵了,都说让警察评理。他把两人叫到路边,一番教育,围观群众都给他鼓掌,说警察讲的就是有道理,最后两人平心静气地修车去了。
再后来,早晚高峰值勤的时候,他常看到那两人一起骑车出双入对,他感觉,自己大概促成了一桩好事。几年后,有一次他在民光电影院偶遇这对年轻人,果然,两人已经结婚,还有了自己的孩子。
人来人往的路口,大大小小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马路上,有问题的地方就有交警,他们解决纠纷、拾金不昧、助老扶幼……
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还喜欢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马上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陆明光说,孩子们真的会交过来,而且是带着一脸的崇拜和信任。
陆明光从小喜欢写作,作为有心人,他把马路上的故事写下来,投给报社,让同行们成为许多“正能量”新闻的主角。回过头来想,那大概是职业生涯中最快乐的时光。
警察抓的是坏人,交警罚的却常是好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陆明光调到车管所工作。当时到车管所上牌的汽车很少,通常都是摩托车,而且每天都排着长队。
几年之后,中心城区“禁摩”。1996年,陆明光调回市交警支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以几何速度猛增。进入新世纪后,私家车如潮水般涌入普通家庭,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拥堵和事故也成倍增长。
早晚高峰,加上恶劣天气,只消一场事故或一个不恰当的红灯,车流就会由缓慢前行变为蠕动,甚至完全停了下来。虽然大街小巷有了随处可见的电控信号灯和监控探头,但交警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2004年,随着交通法的实施,处理交通违法成为交警的重要工作之一,俗称“开罚单”。据统计,宁波市交警部门一年要处理数百万起的交通违法行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相当于每个宁波人都让交警罚了个遍。
“警察抓的是坏人,可是我们交警罚的却经常是好人。”陆明光在他的第一本新书《一路上有你》中写道。
陆明光的同事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医院门口的路道上,一溜全是违停的车辆,罚单贴还是不贴?有好几次,他看到被贴了牌的车主跳着骂交警:“你们有没有同情心啊,你们家没有老人孩子啊,你们家人不生病啊?”
“交通警察也是人,每个人千差万别。”陆明光写道。
谁都知道高峰时段,医院附近停车位严重不足,看到那些举着树杆在外面挂水的孩子,那些在家人搀扶下步履蹒跚的老人,谁都会不忍心。
有人会选择手下留情,但是,你也不得不听到另一方面的声音:违停造成拥堵,会让救护车出不来也进不去;违停占据了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会逼着行人和电动车走机动车道,因此酿成的事故举不胜举……
多年来,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与壮大,和其他地方一样,交通拥堵渐渐成为多种“城市病”中最突出、最显而易见的难题之一。为什么堵塞和违章会成为城市不可摆脱的一种属性?到底是车太多了,还是路太少了?是交通管理太滞后,还是城市规划不够有前瞻性?谁对?谁错?陆明光觉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把人分成好人或坏人,在之前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里,警察总是以万能的英雄面目出现,让人们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但是,看的事实稍多一点,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多事都不是警察可以管的,就不会那么快地赞美和谴责。
他以前看过一本城管写城管的书,里面有句话印象深刻,觉得用来说交警的处境也合适,“往往没有简单的是非,只有各自冲突的需要和矛盾”。
执法,不是硬着心机械地按规矩办
时代不同了,陆明光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关于交警那些细枝末节的“好人好事”不再那么容易见报了。也许,是因为习惯成自然;也许,是因为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好事”变成了“份内之事”。
但依然有很多交警的故事在打动着读者,比如《一路上有你》的主角叶斌。
叶斌10年处理11万起纠违无投诉记录,陆明光替他算了一下,就算全年无休,至少每天要处理交通违法30起左右,居然没有一个人有异议,这是怎么做到的?他跟踪采访这名全国优秀民警、一等功臣多年,渐渐摸出一些门道来。
在海曙镇明路上,叶斌拦下一辆载人的电动车,坐在后坐上的女士是名孕妇。“男人嘴一歪,说没零钱坐不了公交。叶斌自己掏钱给他,还告诉对方要怎么做公交车。“这样太危险了,男人要对老婆负责。”
同一天,另一辆电动车上坐着一对老夫妻。老人很不高兴,说是好几个银行网点都没有开门,只好骑着电动车到处找。叶斌用对讲机联系了同事,让大家帮忙找找附近开门的银行网点,很快找到了,夫妻俩心平气和地走了。
叶斌说,处罚时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想想他为什么违法?二是想想他必须受到处罚吗?三是处罚后想想他还需要什么帮助?这对陆明光启发很大,他在执勤时,也会仔细地想想这些问题。
城市化还在进行之中,交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建立规则慢慢成熟的过程,但执法不是硬着心机械地按规矩办,处理矛盾的办法也不是将干脆用力将绳子一拉两断,而是找到症结,慢慢解开。
当然,还是会有人不理解。处理违法的时候,有人冷笑着问他:“年底要多开罚单吧?不然你们发不出奖金了吧?”
陆明光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交警的奖金来自财政拨款,收支两条线,和罚款不搭界。年底的专项整治力度确实会更大,那是因为每到年底,街面上的人流车流更多,发生事故的概率也更大,因此更需要大家遵守法规。
只是,很多人并不信,大家对交警还有偏见和误解。
陆明光想,有必要好好地写写叶斌这个先进典型,同时借这个机会来写写包括叶斌在内所有交警的处境和想法,也许会赢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愿少一点成见,多一点理解
除了《一路上有你》和另一本写交警的《花艳文明路》外,陆明光还将视野扩大到另一群一线民警身上,关于高桥派出所的《平安梦》以及写社区民警的长篇纪实文学《女片儿警》已陆续出版,都是宁波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深受好评。
有评论说,陆明光的文字,“大量浸润着作家真切感悟过的颇具感染力的行为、话语和心理的细节,完成了对主人公的塑造,在读者面前竖立了一个大写而真实的人”。陆明光说,他不吹捧,不拔高,努力塑造出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这个群体。
陆明光通过一件件接地气的小事写基层民警的故事,比如广场舞大妈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民警夹在中间两难,千方百计地在其中找到平衡点……
他认真描写女片警在事业与家庭中的两难,明明答应好了儿子周末去雅戈尔动物园,可每次临到周末都有工作安排,一次次爽约成了这个家里的“雅戈尔定律”。虽然儿子很懂事,也很理解她,可是在处理问题少年的时候,女片警的内心有事也会闪过这样一个念头——我儿子会不会也觉得母亲忽视了自己?
为了工作放弃陪家人的时间,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但这就是警察的真实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事不容选择,有困难,他们要上,有委屈,也只能自己抗着。这是职责所在。
陆明光说,他还会写下去,主题还会是警察的故事。他希望那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可以让读者停下来想一想,遇到问题的时候,别停留在概念和成见上。警察和群众不是对立的,出现矛盾的时候,都要有诚意去倾听对方的表达,把意见和矛盾一一陈述。也许在达到理解和包容的时候,事情的化解之道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