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多款商用车企SUV产品表现不错,但是其基础并不牢靠,一旦SUV市场不好或者市场下沉,商用车企能不能抵御……
历MPV的初尝胜果后,SUV市场的繁盛让这一轮的“商转乘”达到HIGH点。8月份,除了宝骏560继续保持前列之外,市场又诞生了一辆月销量过万的车型“网红”风光580的销量达到万辆,而今年刚刚上市的长安CX70月销量也一直处在万辆的临界点上。
似乎在中国车市上,迎来了“商转乘”最好的时代,但万一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呢?
前仆后继会不会死
这一轮让人侧目的“商转乘”要从宝骏560的发力开始。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为了开拓更多的乘用车市场,发布了首款SUV车型宝骏560,其也在意料之中大获成功。2015年,最终以超过10万辆的成绩收官,成为去年市场最引人关注的车型之一。在今年1月销量甚至达到了4万辆以上,一度被市场认为是哈弗H6最大的竞争对手。
宝骏560的成功也彻底点燃了商用车企加快转型乘用车的热情,多个商用车企前仆后继地投身SUV市场的浪潮。今年4月,长安商用车发布首款SUV车型长安CX70,同样也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江铃汽车新款驭胜S350正式上市,在9月底另一款SUV驭胜S330也迎来了上市。除此之外,东风小康在6月份发布了首款SUV车型风光580,华晨鑫源成立的斯威品牌也在近日发布了首款SUV斯威X7,而据说在今年底金杯也将带来紧凑型SUV蒂阿兹。
这样大规模“商转乘”SUV浪潮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众多目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轮的商用车企的转型其实有着“迫不得已”的味道,“相比于乘用车市场增长趋势,商用车市场一直低迷的状态,2014年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5%,2015年降幅进一步扩大到9%。”
而在之前的东风小康媒体见面会上,东风小康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张正源接受采访时认为,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微车市场前景将持续下坡,“之前300万辆一年,今年可能在120万辆。”
“在这样低迷的市场面前,商用车企不得不向乘用车企业转型以求新的破局,而SUV的繁盛也让所有面临转型的车企似乎窥到一丝良机。”分析人士称。
根据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内,自主SUV市场的火爆已经毋庸赘言了,持续的高增长也给商用车企的转型提供的最好的方向。“对于商用车企来说,转型SUV市场不仅仅能够摆脱下滑的状态,还能提高产品的规格。”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乘用车的溢价能力、产品规格始终高于商用车,SUV的投入还能够持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了能够在SUV市场破局,几乎所有的商用车企都打出来大空间、低售价的“牌”。从目前的产品来看,包括宝骏560、长安CX70、风光580的售价在同级别中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在空间、轴距也丝毫也不落下方。
在某些车型的新品推广上,商用车车企也积极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在相对空白的四五线市场快速投放产品。据一位媒体人士透露,在南方的一些小城市,通用五菱为了提高宝骏560的销量,除了正常的优惠、降价出售外,多个4S店销售人员积极联系MPV车型的车主,通过置换的方式来扩大宝骏560的市场份额,而这样的普遍的换购模式也出现在了风光580身上。
就这样,利用市场优势,发挥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多款商用车SUV产品迎来了增长,造成了“商转乘”所呈现的“新兴”状态。
无处安放的危机
事实上,这并不是商用车企业首次转型乘用车企了。在这之前,包括江淮、厦门金旅和福田都做过大量尝试,但像这样如此快节奏、产品趋同化的转型其实并不多见。据不完全统计,从宝骏560开始到近日上市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包括就诞生了9款SUV产品,遍布小型到中型SUV细分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新品很多,但是彼此间的差异并不大。“低价除了是这类产品最大卖点外,也是最大的共同点。”分析师颜景辉认为,新晋车企要有自己的“一招鲜”才能进入市场抗争,如果一味走低价战略,市场前景不会太乐观,销售也不会持久。
这样的预言也在近几个月有所体现,产品雷同的江铃驭胜S350销量并未达预期,而潍柴去年发布的SUV车型英致737也早已被淹没在市场之中。
造成这一轮“商转乘”出现危机的老毛病依旧是技术落后、竞争力弱。根据信息显示,目前领先的宝骏560的底盘是沿用微面的底盘,而发动机LJ479QNE2也来自五菱柳机,长安CX70的情况也相似,其发动机是三菱1996年的产品的升级版。目前,在乘用车平台出来的产品可能就是风光580了,但即使是这样的产品在竞争力更强的合资品牌或是自主品牌SUV面前也往往会落于下风。
“虽然有多款商用车企SUV产品表现不错,但是其基础并不牢靠,一旦SUV市场不好或者市场下沉,商用车企能不能抵御市场的风险值得商榷。”更让业内人士更为担心的是,目前来看商用车企的转型只暂时处于产品阶段,一旦深入进入品牌化、规模化阶段,其营销思维、销售思维也要面临大的改变。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汽车研究中心咨询总监李子良分析认为,商用车主要提供功能需求,而在乘用车市场,品牌带来的情感需求更为重要,商用车企业的思维是布局乘用车的一大掣肘。
《汽车周报》也指出,从目标用户来说,商用车更针对大客户、集团客户。乘用车针对分散的、特征各异的普通百姓,因此带来的对产品品质的诉求、营销方式和网络渠道的要求、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完全不同。
“未来乘用车领域进入深水区,新的营销体系和产品规划要进行大量梳理,而且如何改变消费者的认知,打破固有商用车观念,对于乘用车品牌的认可也考量着这些商用车企业的整合能力。”2012年江淮高层曾在转型未达预期时曾反思道。
此外,市场方面也担心,一旦商转乘在进入深水化后遇阻,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最直观的表现就体现在盈利上亏损。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乘用车体系的建立投入非常大,一旦表现下行会拖累到整个企业的营收,造成资金上的紧张,这样的例子在江淮、福田都有所体现过。
所以在“商转乘”的种种不确定下,业内人士周磊认为,商用车企业一味的“商转乘”并非是长期的摆脱企业困境的“灵丹妙药”。
“‘商转乘’带来的销量升级其实很难持续稳定,一味‘弃商谋乘’可能陷入两失局面。”周磊建议,商用车企业在发展乘用车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掉商用车市场,也要注重“大本营”商用车市场的深耕,学习日本进一步细化这部分市场。
而对于忙于“商转乘”的车企来说,在转型之中更要注意技术的改进、产品力的提升才是决定产品能够在市场存活多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