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而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在现阶段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问题也十分突出。本文首先从行业产量、出货量、技术水平、政策法规等方面梳理了国内车用锂电池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背景;其次,全面剖析了车用锂电池产业在产能、公告管理、技术路线与技术水平、电池安全以及回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给出了提升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形势下,2015年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出货量快速增加,产业投资激增,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等。但是在市场火热的背后,还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必须从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不断培育和提升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车用锂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1.锂电池产量小幅增长,动力型占比快速提升
201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产量56.0亿自然只,同比增长3% 。虽然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仅实现小幅增长,但锂电池应用领域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动力型锂电池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消费型锂电池,达到52%,较2014年提升了约39个百分点。预计今后动力型锂电池将继续主导锂电池市场,消费型锂电池市场还会进一步下滑,另外随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在储能市场的逐步成熟,储能型锂电池市场规模将会扩大。
2012-2015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变化情况
2.动力电池出货量激增,磷酸铁锂依然占主导
2014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提升,车用锂动力电池的需求持续爆发,据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15.7GWh,同比增长3.24倍。从近5年的出货量趋势来看,2014年以前动力电池出货量一直低于1GWh,2014年首次突破了3GWh,市场开始进入爆发期,这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2010-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情况
从电池材料类型来看,新能源汽车电池主要以磷酸铁锂材料为主,占比69%,其次为三元材料电池占比27%,锰酸锂、钛酸锂、超级电容、镍氢电池等其他材料电池出货量仅占比4%。分车型来看,乘用车以三元材料为主,商用车以磷酸铁锂为主。
3.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部分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应用材料方面,目前国内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容量达到了160mAh/g,负极材料石墨容量可达到360mAh/g,电解液主要技术指标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室温电导率≤10ms/cm,水分含量≤110ppm,HF含量≤130ppm。成组技术方面,我国车用锂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储能电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干燥注液,化成分容,PACK等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性能方面,目前产业化的车用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已经能够达到3500W/kg,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80-200Wh/kg,多元复合锂电池成组寿命达到8000次,能够满足车辆整个生命周期使用。规模化生产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生产基地,电池系统价格从2012年的5元/Wh降到目前的2.5元/Wh左右,磷酸铁锂产业成熟度和规模国际领先,三元、锰酸锂和钛酸锂电池实现大规模应用。设备和工艺方面,我国锂电池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已有大幅提高,已经开发出圆柱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能够一次性完成汇流盘焊接、包胶、入壳、极耳焊接、合盖、壳盖预顶焊、壳盖密封焊等7大工艺、27道自动化分解步骤,全产线装卸料和巡视只需配备3人/班次。
4.上游锂供应高度集中,碳酸锂价格持续疯涨
我国锂资源丰富,但分布相对集中,重点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省市,国内锂精矿主要由天齐锂业、众和股份、赣锋锂业等少数企业提供。受锂资源供应高度集中、少数企业主导价格、碳酸锂需求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2015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年初的4.3万元/吨疯涨至年底的12.3万元/吨,上涨近3倍。2016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依旧延续了去年的上涨态势,6月第二周市场电池级碳酸锂成交主流在15.5-16.5万元/吨,部分高端成交价格在16.5-17万元/吨附近,18万元/吨少量成交。上游锂资源及碳酸锂等材料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对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5.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得到加强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车用锂电池产业,不断推动行业规范升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动力电池数字化制造成套装备的支持”。自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发了数项电池方面的政策文件,旨在加强产业规范和引导,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电池公告管理。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通过对动力电池行业实施公告管理,对企业产能等指标做出了规范化要求。2016年4月2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明确要求:已列入公告的单体企业,应按照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三项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这意味着我国以前电池检测推荐性标准已转换为强制标准,电池管理更加趋于严格化、规范化。
二是重视废旧电池回收。2016年以来,工信部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3项文件,明确废旧电池回收责任主体,加强行业管理与回收监管。
三是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400Wh/kg以上,成本降至0.8元/Wh,系统成本降至1元/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