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过去,上海实现了创新发展、经济转型的艰难跨越,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海第十一次党代会将于今年五月八日召开。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上海提出了新的希望。 习近平希望上海的同志们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为迎接上海第十一次党代会,记者从3月2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现上海五年成就和争创“新作为”的决心。 对外,空港、海港、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体系四通八达;对内,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网络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日趋成熟……在过去五年,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在上海基本成型,老百姓的日常出行更加快捷、便利。 五年间,上海的对外和城市交通体系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经验?未来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让上海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5月2日对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原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进行了专访。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在上海基本成型,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对话孙建平】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日益凸显 记者:在过去的五年里,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取得了哪些建设成果? 孙建平:可以说,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建设,包括过去五年的完善、发展,上海的综合交通体系已日趋完备,基本适应并有力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以枢纽、功能、网络为标志的对外立体交通体系日趋成熟;第二,是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轮渡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第三,是以道路货运为主要方式、枢纽场站为主要节点的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初步形成。 记者:上海的对外立体交通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孙建平:一方面,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日益凸显,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13.3万标准箱,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建成4座航站楼、6条跑道,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 同时,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相继开通,形成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三个铁路主客运站,对外客运量达到1.75亿人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6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比超一半 记者:在对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方面,上海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经过这五年的发展,上海市民出行是否更加方便了? 孙建平:应该说,经过五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上海的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832万乘次,同比进一步提升。如今,在上海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所占比例已超过50%,实现了既定目标,市民出行也更加方便、快捷。 其中,轨道交通已基本成网,运营线路15条,运营里程达到617公里(含磁悬浮),已跃居世界第一;轨道交通骨干作用进一步凸显,工作日的日均客流达到10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与此同时,地面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延安路中运量开通试运营,中运量系统完成前期或开建近80公里;地面公交线网调整有所突破,沪太路“鱼骨状”公交线网初步形成;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发展,投放各类环保型公交车4045辆,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24%。政府不能自娱自乐,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记者:通过这些年上海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过程,您认为,主要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孙建平:如果讲经验的话,首先,我觉得是目标、任务要清晰,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来努力。 具体到综合交通体系来看,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高标准、全覆盖、靠制度。所谓高标准,就是要建设与上海城市定位(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先进的综合交通体系。无论是对外立体交通、对内城市公共交通、还是货运配送体系,都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建设。 第二,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强调“有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2015年,因为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2017年,因为2017年是党代会和本届政府换届之年;第三个阶段是2018年-2020年,因为2020年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 记者:除了上述两点,具体到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来说,是不是也有相应的标准? 孙建平:是的,这也就是第三点,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政府部门不能自娱自乐。我一直讲,政府部门的人,要有敢担当、勇创新、重实干、想奉献的精神,并确立高标准、全覆盖、靠制度的工作理念,要主动牵头,注重协同,还要做好兜底工作。 具体到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强调“构筑体系、用好平台、创新机制”。在体系构筑上,我们始终围绕与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世界先进的综合交通体系这个目标,来进行规划、建设;平台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新的模式,所以一定要用好;在创新机制上,还是那八个字“鼓励创新,依法合规”。要真正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半径300米 记者:对于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在未来的进一步完善,您有何具体建议? 孙建平:在我刚刚谈到的三个阶段中,我们还有一个阶段即将开始,就是2017年-2020年的第三阶段。我认为,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首先还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要让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换乘更便捷,要真正实现公共交通300米的服务半径。 从上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具体构成来看,我认为,轨道交通主要解决的是长距离、大运量的出行需求,最好在10公里以上;地面公交主要解决的是中距离的出行需求,其线网布设需要更加密集;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主要解决的是短距离的出行需求。关键还是要将整个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好,让大家换乘更加便捷。 记者:除了城市交通,在上海的其它民生问题上,您还有何建议? 孙建平:除了交通出行,住房也是很受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我认为,对于在上海创业、就业的很多青年人才,应该更多地通过公租房来解决他们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问题,比如对闲置厂房进行改造等,可以围绕上海产业升级,大量地去建设或改造这种公租房。另外,要对上海的老旧住宅进行综合改造,包括消防安全、小区环境、缺少电梯等问题,通过综合改造,改头换面,提高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
上海:中心城区公交出行超一半
2017-05-04 商用新车网 转载 浏览:1965
【行业动态】
五年过去,上海实现了创新发展、经济转型的艰难跨越,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海第十一次党代会将于今年五月八日召开。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上海提出了新的希望。 习近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