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资质核准恐生变“谣传”会将新能源车产业带向何方?

资质核准恐生变“谣传”会将新能源车产业带向何方?

【行业动态】 近日,有传言声称“发改委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虽然此事暂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但不少新能源行业人士都对此表示出了担忧。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跃进”的同..

近日,有传言声称“发改委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虽然此事暂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但不少新能源行业人士都对此表示出了担忧。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跃进”的同时自然避免不了“混乱”。

“暂停”是要暂停多久?申报出去的项目还能否顺利落地?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一旦新能源资质核准窗口关闭,那么除了现有的15家企业,其他无论是蔚来、威马这样的“后来者”、还是乐视那种“野蛮人”,他们所有的梦想恐将成为一纸空谈。

人心惶惶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能源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可能会收紧,审查更严格、审批时间会更长,但在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大背景下,2020年前可能不会中止审批与资质牌照发放,但愿如此吧。”

末尾,这名高管加上了一个双手合十的表情,从这里也能看出“新能源”车企们内心的担忧和恐惧,他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听天由命了。

由于上述人士所在企业尚未在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上立项,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国家把门关上,前期的巨大投入意味着要付诸东流,而后续的融资更是举步维艰,这一传闻不得不让他们忧心忡忡。据其透露:“这事不是空穴来风,之前便有老专家不满发改委工信部审核不严,快速发放牌照,给中央提了意见。”

的确,进入2017年以来,新能源“牌照”发放便突然加快了脚步,单是一月份就发了3家,这让不少业内人士都产生国家要加大开放新能源产业的错觉。与2016年的7张牌照相比,2017年仅过去5个月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核情况已经超越了去年全年。

然而这些获得“新能源牌照”的企业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有大型传统燃油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公司,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有新兴的互联网车企,如云度汽车;甚至几家被市场边缘化专注于低速电动车(无法上牌上路)的企业都通过了审核。这样的审核逻辑让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都摸不着头脑,只管给发改委交材料就行了。

有行业人士分析,起初国家放开生产资质的审批,其目的或是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搅动市场,毕竟新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大计,让这些企业充分竞争,最后优胜劣汰一批,留下精英。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向媒体表示:“‘27号文’管理性的规定需要申请资质的企业严格遵守,目前来看国家审批部门对资质发放态度比较宽松,鼓励企业进入该领域。”

照发改委当前的发放速度,新能源汽车公司很快就会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公司了。再进一步的沟通中,该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现在是十几家拿了牌照,这些都是外界能看到的,发改委手里等着审核的项目不下20个,我们最近也开始对几家新能源企业调研。”目前来看,企业只要满足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签发的2015年第27号令《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俗称27号文)的要求,获取资质可能性就非常大。

一点猜想

虽然此传言尚未尘埃落定,但在绝大多数媒体的眼中,“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核”都被归咎到了产能问题上,而事实究竟又是怎样呢?在此记者提出了几点猜想。

核算一下15家获牌企业的产能规划,北汽新能源7万辆、长江汽车5万辆、前途汽车5万辆、奇瑞新能源8.5万辆、江苏敏安5万辆、万向新能源5万辆、江铃新能源5万辆、金康新能源5万辆、国能新能源5万辆、云度新能源6.5万辆、兰州知豆4万辆、河南速达10万辆、浙江合众5万辆、陆地方舟5万辆、江淮大众36万辆。

所有车企加起来的总体产能也不过117万辆,而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来看,到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要达到200万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还隔了十几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而且规划的200万辆与届时汽车消费市场近3000万辆的体量也相去甚远,现在谈产能问题或许为时过早,如果要限制产能,2020年窗口一关也便万事大吉了。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发改委如此快速地发放牌照,背后的“利益既失者”可能只有一个人——财政部。

根据统计,2014年国内22家上市车企享受到总计73.61亿元的政府“补贴大餐”,2015年进一步攀升到118.23亿元,在2016年这个数字则进一步膨胀到120亿元开外。而还不包括一些没有上市的新能源车企,国家财政部真正每年拨出的新能源补贴之巨可想而知。

要知道,中国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才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而且还是分三年。换句话说,早点“暂停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核”,财政部门就少掏腰包。相信,如果谣言成真,那么发改委或许受到了不小来自财政部的压力。

开口容易关口难

如同前文那位高管透露的那样,“有老专家不满发改委工信部审核不严,快速发放牌照。”审核不严是有放水的嫌疑吗?还是说27号文所设置的准入门槛原本就太低呢,导致“是人是鬼”都能拿到牌照。

据中汽协统计,目前国内新注册的新能源制造商已超过200家。如果不暂停核准,宽松的审核环境、过低的准入门槛都将使良莠不齐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源源不断的涌入,新能源车200万辆的产能红线真要失守,等到那时再来矫枉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如果“大门”戛然而止,很多符合27号文要求,因为时间因素没有拿到牌照的话绝不会善罢甘休。如果战线过长,再回过头来修改27号文提高准入门槛、启动重审,或许也会有很多企业通过期间的发展达到更高的要求,而这对于后来者是不公平的,他们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特别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的一些造车企业,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进入这个行业,对当前的现状带来一些冲击。

而此时,将口子收窄最合适不过。这次的“谣传”如果被落实,那么肯定是国家在政策方面会做出调整,27号文或将有所变动,审核从严也属必然。习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到:“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对问题麻木不仁,要对症下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不论是审核程序过于宽松,还是27号文存在“缺陷”,都应当尽早整改。在记者截稿当日,又有媒体曝出“相关部门对已经获得生产资质企业启动重审工作”,15家获得牌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并不能“安全着陆”,谁将被打回原形还要等待重审结果的公布。

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有效期为3年。“奇瑞新能源投资项目”,发改委就明确要求在2018年12月完成所有项目的投资,否则将撤销项目许可。

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从最早的“一切从严”,到后来的“宽进严出”,总是在不断的争议声中改变。原本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搅动市场,但发现近来的却是一批蚂蚁,根本没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地方经济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正常发展。那么这一次关于生产资质的“谣传”又会将新能源产业带向何方?

商用车网广告位招租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来源:盖世汽车网,本站只做展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或附和文章观点,内容如有不当,请通过客服热线通知我们删除。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624748671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