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专业的汽车车评人还是普通的汽车爱好者、消费者,在静态体验汽车内饰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把目光集中到汽车的车载中控大屏上,原因其实很简单,尺寸最大、功能最多的就数那块屏幕了,而厂家在设计之初也是希望驾驶员、乘客能够第一时间注意到这块中控大屏,毕竟这块屏幕是全车的信息大媒介,相比于枯燥的行车电脑显示屏,中控大屏的显示内容更直观,也更生动。
以大饼车上那块山寨中控屏幕为例,8年前的产品,Windows CE系统,已经可以支持导航、DVD、USB、AUX、SD卡、收音机、倒车影像等功能,还带几个简单的小游戏,受限于系统以及年代久远的原因,功能的丰富程度和现在的中控屏幕那是没得比。现在的中控系统,除了以上最基本的影音功能外,还支持下载APP进行功能扩展,也支持CarPlay、百度Carlife这样的手机互联,部分产品还自带SIM卡,可以直接使用4G网络,并作为wifi热点,分享给车内的乘客上网。
所以说现在的中控屏幕,那功能是越来越多,尺寸也是越来越大,特斯拉算是开创了车载屏幕Pad化的先河,其后不少自主品牌都还是在中控屏幕的尺寸上发力,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荣威RX5,那块硕大的屏幕,一直是厂商高调宣传的卖点之一。比较粗暴的做法就是直接按你按个Android系统的pad,稍微负责任一点的会深度定制,以符合车载使用的习惯,电子产品的弯道超车历来是中国厂商的强项,毕竟开发成本低和见效速度快,相比于机械结构的完善,电子产品的配置堆砌更容易出成果。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人工智能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目前全车看起来最智能的部件,中控大屏便被赋予了汽车智能化的重任,动动嘴便可以开闭天窗、调节空调温度,用中控屏幕也可以炒股、斗地主……那么功能越来越花哨的中控屏幕就等于汽车的智能化吗? 那么多的功能真正用的有几个?当年买了16GB iPhone 6还在用的人现在肯定异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为什么呢?因为空间不够用了,系统三天两头提示空间不足。当然Android用户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Android用户可以插TF卡,而iPhone不可以,而占据系统绝大多数空间是往往就是那些影音文件和网络视频播放器的缓存文件。手机容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会在手机上装上海量的APP应用,但实际常用的APP可能还不超过10个,很多APP就这样成为了僵尸应用,除非自己推送消息,否则都忘记了它的存在。
现在车载中控屏幕的功能是越来越丰富了,但常用的还就是那么几个。比如听音乐、收音机、倒车影像、导航这些,实在想不到用汽车的屏幕来炒股或者斗地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除了专职的汽车司机,长时间要坐在车上等人,谁会没事的时候在车上坐那么久呢?即使是坐在车上等人,大饼更喜欢用手机来打发时间,而非汽车的中控屏幕。 中控要智能,不应该是照办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模式。电视机的出现使得收音机的销量一落千丈,相比于单纯的用耳朵听,既可以听又可以看的电视机自然是更受欢迎一些。但很快有人把收音机按到了汽车上,并得到了推广,即使到了今天这个多媒体这么发达的时代,收音机依旧是汽车的标准配置之一。原因很简单,就是开车的特殊性造成的,无论是中控的屏幕还是仪表盘的屏幕,即使是抬头显示,驾驶员都不可能长时间的把目光聚焦其上,而只能是用余光简单的扫一扫,快速浏览获取简单却实用的信息。而现在的电脑也好,智能手机也好,都讲究的是全面而复杂的信息流,给你大而全,但开车时候的信息要求是简洁而明了,显然直接照办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模式在汽车上是行不通的。为什么苹果的CarPlay大受欢迎,其关键点就在于根据汽车的使用需求适当优化了使用界面,看起来只有寥寥的几个功能,但却是最贴合用车习惯的。
但CarPlay也好,Carlife也罢,都是最初级的汽车智能化,实现了一些原本开车时无法完成的操作。像荣威RX5、吉利博越这样通过语音可以控制空调温度,RX5甚至还能控制天窗的开闭,则是在汽车智能化上迈出了一小步。所以说汽车要智能化,中控要智能化,不是简单的照办智能手机就可以的,必须应地制宜做出适当的改变。再花哨的中控屏幕,堆砌一大堆无用的功能,反而与汽车智能化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