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企业还有未来吗? 2月12日沙龙启动了一个“您所在汽车站或运输公司春运客运量下降了多少”的调查,截止大年初三,共有1187人参与了此次调查。虽然是网络非官方调查,仅是根据参与者的主观判断而来,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18年春运节前普遍性大幅下降。 调查显示,受调查者反映降幅在10%以下仅占4%,56%受调查者投票显示降幅超过30%;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降幅达到50%以上的竟然近三分之一。 每当谈及客运量下降,不出意料的是,我们都将原因归咎于五个方面:一是高铁航空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二是网约车等出行创新组织方式;三是私家车等消费升级后的自有出行方式;四是黑车等不公平的竞争方式以及产生这种所谓不公平的政府坏政策及不作为;五是部分客运企业作为中间管理层的食利和束手无策。 客运行业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趋势不再是趋势,已是定势。掉入这五大原因的漩涡中争辩和对抗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们必须回到旅客为中心的基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旅客和其他行业的用户一样,其追求的是“价值”,不是差异化。如果一件商品对用户没有价值,就算差别再显著,用户也不会理睬。 公路客运当年的繁荣,不是因为和铁路和航空之间真的存在特别强烈的比较优势,也不是坐飞机和坐铁路有多大的差别化,而是确实满足了旅客的需求。 那是因为当年铁老大,一票难求,满足不了旅客需求,那是因为当年航空,一票太贵,满足不了旅客需求;加之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战略次序上将高速公路网建设置于优先,使得公路客运的整体供给能力和水平恰好能够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 公路客运繁荣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行业的衰落也是如此,不是输在差别化上,而是不能像以前那样创造完全价值,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还是紧盯旅客需求来分析,出行需求可以从走得了、走得起和走得好来细分市场。 当前各种出行方式基本都能够满足走得了和走的起的需求,当然一些特定的群体还会因为价格因素留在公路客运市场中,但是更多的旅客会基于安全、速度、便捷等“走得好”的因素毫不犹豫的用脚投票,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 当消费升级到一定的水平,这种“走得好”的价值偏向将主导旅客的购买决策。 尽管春运期间,不少公路客运企业在进行一些服务方面的小创新、小改进,要打造比铁路、航空等更温馨的就车环境,但最后发现车站还是空空如。显然,这些方面根本就不是旅客需求的核心价值。 我们不得不直言,公路客运企业在传统的行业服务供给和服务产品模式下,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在这里面,所谓的天道酬勤实在称不上一个溢美之词。 有日本“微信”之称的LINE前CEO森川亮的首部作品《简单思考》,举例谈及到了GOOLE的成功。GOOGLE将焦点对准了搜索引擎。GOOGLE认为,在Yahoo这个市场先驱者所提供的服务中,最为用户所需要的就是搜索功能。于是,GOOGLE通过开发搜索算法,精心打磨这项服务,把它的价值推向了极致。 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应该紧盯用户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且单纯地针对这部分价值进行深挖。 公路客运企业同样应该如此。这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旅客门到门核心需求价值,这也是公路客运企业在所有出行方式中最有基础和条件创造和提供的价值。 盯着不断下降的运量报表不放,不如紧盯着旅客的核心价值,打磨全新的点到点、门到门的出行服务产品。真正的远见是要放弃掉即将不复存在的既得利益去开创新的产品时代。 当年首汽放弃传统出租巡游车既有利益规模,整体转换发展网约车仍是传统道路运输行业转型的典范。但是遗憾的是,在城际客运领域类似变革和转型至今未见。 或许未出现原因是大多企业躯体无法承载一个全新产品时代。 产品创新或许简单,但是客运企业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组织和文化等无法承载全新产品的运转。是时候把原有的骨架打散,把经脉挑断,再一根一根,一条一条,围绕满足旅客核心的价值的要求再连接起来。 首汽的聪明之处在于“新址重建”,而不是“旧址改建”,一套全新的组织和文化体系,如是后者,首汽约车未必有今日之盛誉。 既不会聚焦旅客价值进行产品创新,更不会适应产品创新进行内部变革,凭什么一定要过好日子?凭什么一定要基业长青? 该垮掉的就垮掉吧,再用市场的方式全面重建,这才叫生态。 搜索 复制 |
客运行业企业的终极三问开工前不得不读之一
2018-02-22 商用新车网 转载 浏览:1667
【行业动态】
行业企业还有未来吗? 2月12日沙龙启动了一个“您所在汽车站或运输公司春运客运量下降了多少”的调查,截止大年初三,共有1187人参与了此次调查。虽然是网络非官方调查,仅是根据参与者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