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重卡销量果然令人沮丧,相比去年同期,几乎下降20%,总量为6万出头。同比下降20%受两个因素影响:原定于去年7月1日实施国四排放,有些企业、经销商和用户在6月对国三车型冲了一把,导致去年6月淡季不淡;另外,就是今年不但没有了国四升级前的冲量,更受制于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投资疲软以及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导致6月的确显现出淡季有点“淡”。
7、8月是重卡行业传统淡季
不过,笔者预料,度过了7月、8月的淡季后,9月的重卡行业应该可以抬头。 为什么6月20%的下滑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为什么重卡市场9月有望回升?下面,给大家梳理一下乐观的理由:
● 下半年宏观经济不会太差。
6月18日,在英国一个研究组织发表演讲时,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率不会跌至7.5%下方。李克强说,“最近几年中国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于是有议论说中国经济放缓了,会不会继续?是不是硬着陆?这里我诚实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诺,不会。”李克强强调,“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
而李克强在年初时的说法是经济增速为7.5%左右。另外,今年一季度的GDP的增速为7.4%。既然李克强这位经济学博士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低于7.5%这么有信心,那么,中国下半年的宏观经济状况,我们也不应该悲观。
● 钱荒没有在6月末出现。相反,各大银行资金相对充裕。
从今年4月开始,4、5两个月的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连续两月回升。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118.23万亿元,增速为13.4%,比4月的13.2%高0.2个百分点,这也是自3月出现12.1%的较低数据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当前,根据众多机构预测,6月的M2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另外,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也同比增加,扭转了之前连续两个月同比减少的趋势,这也显示宏观经济有底部企稳的迹象。同期,社会融资规模为1.4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174亿元;而之前两个月,社会融资均同比减少。 现在刚刚进入下半年,6月的数据,除了PMI之外,其他还都没有公布,不过,众多机构预料,无论是M2增速、融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望在5月已经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 6月中国制造业状况达到今年以来最佳水平。
6月,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50.8攀升至51,为去年12月以来最高值,这是PMI连续第22个月高于荣枯分界线50。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正在扩张。汇丰6月PMI终值为50.7,高于5月的49.4,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汇丰PMI第一次高于50。其中,新订单分项指数达到15个月来最高值。 PMI是经济的先行指标,因此,微观企业的运行状况,也应该向好。
● 微刺激加码,众多固定资产投资启动。
4月3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将今年的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上调至8000亿元以上,这是其在不到4个月时间内第三次向上调整铁路投资计划。资料显示,在2014年年初的全路工作会议上,中国铁路总公司安排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为6300亿元,后第一次调整增加至7000亿元;4月8日,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由7000亿元再增至7200亿元。
另外,按照住建部的部署,今年中国计划投入1万亿元用于改造棚户区。今年一季度,国开行新增承诺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达到1401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0.2倍,发放贷款为312亿元,同比增长12%。
再有,各地政府也在中央政府敦促下,在投资上开始加码:,黑龙江省在6月23日公布了65项促进稳增长的措施,计划投资超过3000亿元。四川省近日下发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投资工作的意见,下半年将加快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示范项目,确保5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4151亿元投资目标,技改投资突破5000亿元。河南等11省区市已披露的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超过1.6万亿元,15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总计18万亿元。其中,交通、基建仍是“支柱大梁”。
固定资产投资是与重卡行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众多基建项目的启动与加码,将会带来重卡行业的利好。 不过,对于重卡行业来说,7月、8月是传统淡季,另外,宏观经济政策对重卡行业的传导大概是3个月,因此,7月和8月,重卡行业的日子可能还是不好过。但是,相比去年,也不会比6月份20%的降幅更低。
渡过了8月炎热的日子,企业也都放过了高温假,重卡行业一定会迎来金九银十。鉴于发动机要提前三个月预定,因此,企业做今年第四季度的发动机等订购计划时,没有必要被6月的惨淡吓坏了,重卡行业今年总体不会一路滑下去。
● 相关阅读:
6月重卡下降19% 上半年增幅收窄个位数
http://www.360che.com/news/140707/32125.html
5月中重卡销量均下滑 企业力拓国际市场
http://www.360che.com/news/140707/32135.html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中国汽车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汽车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