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就“汽车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召开研讨会,再次征询各方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发改委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出意外的话,《指南》将于今年5月上交到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
自2014年以来,发改委对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正式展开调查,共查处汽车领域垄断协议案件12件,合计罚款20.47亿元。奥迪、克莱斯勒、奔驰、东风日产以及部分日系零部件企业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处罚。
发改委价监局局长张汉东告诉记者,正是这些反垄断执法实践,让发改委较为深入地了解了我国汽车业的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起草《指南》奠定了基础。
在1月7日的会议上,来自上述企业的代表们也希望《指南》尽快出台,让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能够对自身行为的合法性有清晰的判定标准。
据记者了解,《指南》的重点内容是关于汽车厂商与其他厂商、配件商、经销商之间的垄断协议。《指南》根据《反垄断法》“禁止”加“豁免”的原则,列出了可能产生效率、促进竞争的横向协议;经营者基于《反垄断法》第十五条主张个案豁免的纵向价格限制的常见情形;明确不属于《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制范围的销售行为。
由于2005年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规定的汽车品牌授权经营模式,导致汽车厂商在管理销售系统方面拥有较强的话语权,经销商的定价权、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都常受到干涉,这也直接导致汽车生产厂商与经销商的矛盾。
《指南》的制定和推出,将进一步明确汽车厂商的权力界限,因此受到汽车经销商的普遍支持。而由商务部牵头起草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于1月7日在商务部网站发布,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政府正以一系列组合拳的方式,打破汽车业原有利益格局,重塑利益链条。
《指南》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对主机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重点关注配件与售后市场的限制竞争问题。
《指南》明确指出,汽车供应商无正当理由,不应限制配件制造商生产双标件;不应限制配件的外采、外销;不应限制售后维修技术信息的供应渠道等等。
目前,我国二手车交易中存在一些行政垄断行为,阻碍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对此,指南认为,地方政府等行政机关出台相关规章制度限制二手车流转,将会触犯《反垄断法》,因此在《指南》正式出台后,目前影响二手车流转的地方限迁政策将有望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