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车市的低迷徘徊中,都会有一个异军突起来打破平静,但谁也没想到北京现代会成为这匹“黑马”,而且是在7月。
乘用车联席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达167.44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下降4.2%。1-7月累计销量达1223.93万辆,同比微增1.5%。显然,在经历了上半年预料之外的惨淡后,在传统的7月淡季,中国车市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但这并不妨碍“意外”的出现,统计显示,上半年一路跌到谷底的北京现代在7月出现逆势回升,在4万辆以下徘徊三个月后,7月单月销量再次站上5万辆平台,达到50015辆,环比6月的35049辆,增幅高达42.7%。其中全新途胜、新名图、领动三款主打车型的月销量均突破1万辆。
虽然从2015年起,北京现代就陷入增长乏力的泥沼,但2017年上半年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黑色谷底。就在1月份销量超过8万辆的暗自欣慰还未结束时,2月行情便急转直下,至4月已下滑到35009辆,曾排名销量前十的余温彻底散尽。在7月销量回升至5万辆之前,北京现代的销量曲线准确诠释了断崖式下跌的视觉冲击力。
毫无疑问,7月的表现让这条曲线延展出了另一层样本意义:下跌、调整、回升,但对此次回升的原因,以及能否持续回升?业界仍充满疑问。
这种疑问是有支撑的。回顾两年前的此时,2015年的夏天,北京现代同样是被放在煎板上炙烤的状态,从当年3月开始进入大幅下滑的通道,直至7月仍无起色。为此,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在当年8月紧急应对,一举换掉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和现代起亚中国区负责人等3位一把手。直至10月,在传统的“金九银十”市场势头以及新车、促销等因素带动下,北京现代才走出长达半年的跌势。两年后,同样的危机再次上演,“下跌半年再回升”的规律看似是喜剧结局,但映照出的却是北京现代尚未“脱险”的现实。而业界分析也认为,北京现代现在应该比任何一家车企都更深刻理解了“企业规划一定要走在市场变化之前”这句话的深意。
对于为什么会在7月这个车市传统淡季回升?北京现代方面的回复是,这是经过3-5月的连续调整后,迎来的大幅回暖。具体调整措施,除了此前常被提及的为经销商松绑解压——降低库存和提供资金保障、变“坐销”为“行销”的销售方式改变,以及售后环节的优惠方案外,还特别提及了营销节奏上的改变,包括“及时调整了悦动上市方案,将上市活动化整为零,实行六大区域分散上市”,同时聚焦重点区域市场,重点关注出租车、大宗采购、租赁车等销售项目。
在最受争议的产品线梳理上,北京现代划分出“全球车型”和“中国专属”两大产品序列,同时调整产品推出的节奏,包括将新一代ix35和全新索纳塔的亮相时间提前,目的是追赶上中国用户早已改变的消费喜好——对大型化、高端化、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与两年前一样,当中国市场的危机影响到整个现代起亚集团全球表现的时候,韩国总部出手了。北京现代方面透露,针对上半年的销量和市场情况,现代汽车成立了TFT专项小组(Task Force Team,跨部门任务攻关小组),常驻在北京现代位于烟台的技术研发中心,与中方一起对中国本土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与经销商投资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沟通。
“北京现代是在‘亡羊补牢’,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为时未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汽车从业人士称,了解北京现代过去15年发展历程的人都清楚,包括2016年才成立的北京现代烟台研发中心、近两年才开始逐渐放开的封闭式采购体系,以及对SUV产品线的发力、降低对产品多代同堂的依赖、加大品牌塑造力度等,这些措施对应的都是业界对北京现代屡加诟病的本土战略软肋。
在过去两年内,“韩系车到底怎么了”已经成为一个随聊随新的话题。对于曾创造了“现代速度”,并年销百万量级的北京现代的下跌原因,也从2015年讨论到2017年,而此间的车市话题已从“SUV的红海时代即将来临”过渡为“SUV还能火多久”。
而对北京现代来说,将下滑归因于包括萨德在内的外界客观因素,还是自身的内部原因,是一个战略性的话题导向。客观环境多变,归因于外界因素很可能无法给北京现代争取到足够的调整期,且这种说辞很容易让业界认为北京现代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缺陷,未来风险难测。而如果坦承自身不足,则意味着北京现代正在努力改善中,未来只可能变得更好。
北京现代显然选择了更为积极的回应,无论是刘智丰时代,还是调整后的新团队,无论是北汽集团,还是韩国现代总部,都在强调北京现代确实出问题了,要全方位革新。
2016年,在车市向好的东风中,北京现代完成了销量目标,继续稳站在百万辆俱乐部。但今年1-7月份,累计销量只有41.5万辆,同比下降29.1%,仅完成全年125万辆目标的33.2%。与此同时,四大工厂停工一周、销量目标大幅下调等消息,像一股股逆风,倒退着这艘巨轮,使其方向愈加扑朔迷离。
而对于7月的销量回升是插曲,还是新一轮上升曲线的开始?目前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接下来北京现代至少有一个利好因素存在:重庆工厂的投产。
7月19日,北京现代第五家工厂——重庆工厂在重庆两江新区落成,该工厂总投资77.5亿元,整车产能设计30万辆。如果说一年前的沧州工厂更大意义上是政策工程的话,第五工厂才是韩国现代更加心仪的投资。与销量下滑形成反衬的巨额产能投资背后,是北京现代希望借这家新工厂打翻身仗的决心。
除了已经披露的全新瑞纳和一款小型SUV外,重庆工厂的产品将更多的对标市场需求热点,包括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白热化的新技术竞争,北京现代表态称“未来北京现代将进一步加大本地化网联化、电动化部件的采购及应用,加速与百度等科技企业在智能网联领域的合作。着力开发出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产品。”
当然,重庆工厂更的意义仍集中在市场层面。“北京现代将借助重庆工厂的建成投产,实施渠道下沉战略,深入布局四-六线城市及县乡镇的销售渠道”,北京现代市场层面的人士表示。借助地缘优势,北京现代将得以更快捷的分割中西部市场的“大蛋糕”,而在推新车、降价促销两大车企公认的救急“法宝”之外,开辟新市场或许将成为助力北京现代快速重启的第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