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首页 - 新车首发 -

电动汽车领域新星SFMOTORS高层领导专访

电动汽车领域新星SFMOTORS高层领导专访

【新车首发】 主持人:此次专访的领导是SF MOTORS (以下简称SF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先生和来自小康股份的孟总,也是小康股份的发言人,昨天我们在SF 公司硅谷的总部大楼一起见证了SF公司两年来交出..

主持人:此次专访的领导是SF MOTORS (以下简称SF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先生和来自小康股份的孟总,也是小康股份的发言人,昨天我们在SF 公司硅谷的总部大楼一起见证了SF公司两年来交出的第一份答卷,相信大家对SF公司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在这里有一个40分钟的专访,在专访之前,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昨天发布会我们的发布主体是美国的SF公司,这家公司是由小康股份作为主要投资人,在美国独立运营的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所以小康股份是它的创始投资人之一,这两家公司也是一个相对独立运营的主体,所以我希望今天大家能够针对SF公司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探讨,关于小康股份的相关问题大家可以在会后主要跟孟总进行了解,如果涉及到相关的关系的了解,我前期进行了一个说明,在给大家的材料当中也进行了相应的解释。那么今天的专访现在开始,欢迎大家尽情地探讨。

记者:想问一下张总关于SF公司后续的发展,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现在大概有310多个新的品牌,包括您这边后续也会投入到中国,您认为我们这个品牌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因为我们这个产品可能到2019年才会上,后续上的话我们机会点在哪里?我们的挑战在哪里?后续投资方面是否要引入其他的投资方?在投资方方面大概是个什么样的规划,因为我们知道造车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不可能依靠小康一家来投资。

张总:您说的对,中国现在确实有300多家在做电动汽车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像我们一样做中高端的高起点汽车企业是很多的。我们对这块还是很有信心的,那么对于后续的资金安排,前期在过去两年是想小康集团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可以让SF公司得发展更快速,决策更高效,对于后期来讲,我们是开放的,欢迎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人介入。

记者:因为我看到在国内你们成立的公司叫金康新能源,我想问下SF公司与国内的金康新能源未来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怎么做到一个协同式的发展?另外你们定位为智能汽车的全球企业,怎么提现这个全球化?谢谢!

张总:对于和金康的关系,金康主要会针对我们SF 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和制造提供帮助,那么金康在国内布局的三电(电机、电池、电控)这块的设备进行生产,目前已经在重庆开工了,那么金康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会在今年下半年完全竣工,目前已经在投入设备,这个关系就是我们作为技术输出整车的需求,那么金康汽车负责在中国的制造。

记者:根据我的了解SF公司这种发展的方式跟国内的很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式是不一样的。就是这种模式占领中国大陆,同时建立工厂,把研发设计放在四个国家,这种方式就有中国的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式就有一个歧视,这是一个方面。另外想说一下就是SF 这个产品现在有什么亮点,上市过后价格定位区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美国的定价和国内市场的定价会有什么区别?谢谢。

张总:对于这个发展模式,我们SF公司从最初到硅谷就是奔着电驱动和智能驾驶来的,因为硅谷在这个方面是绝对的领先,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除了驱动系统和智能驾驶,我们在德国拥有一个团队,主要负责内饰的设计和电池包结构的设计。德国的工程师很厉害的,那么在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我们拥有一个研发中心,主要对整车前沿化的研究,以及在美国的碰撞试验,标准标定在安娜堡那边。而日本的电池研究所也成立了,主要针对将来电池的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在中国重庆和北京两个地方,也有研究中心。在北京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的驾驶,因为在美国智能驾驶这块儿算法是比较先进的,这个算法是需要很多个数据来支撑的,也就是说在美国实际的数据如果太简单了拿回中国去用,我们在北京的一些测试得到的还是不够的,就要在国内本地各种适合中国道路交通的一些数据来进行智能驾驶才可以。那么重庆,在金康的汽车工厂那边,有相应的中国标准的电动汽车厂做些适应的改进,所以在这个从研发来讲就是用各个地区最优势的资源进行研发,从人才角度来解释的话,在硅谷对电驱动和智动驾驶最有影响力的就在硅谷,所以它也是一个国际化。我们现在美国硅谷的公司大概有上百名来自30个国家的员工, 所以从人才来讲是一个国际化。对于制造,如从中国到美国,东西两半球,我们产能更覆盖了。对于销售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会根据不同国家的互联网和电商发展的节奏来进行不同的策略,比如在中国,互联网电商做的更轻更全面一些。更早在中国推出互联网电商合作的这些方式。那么,你刚才说SF5的亮点,第一是整车的造型是非常新的,造型和现在国内300多家做的电动车是应该来说是有区别性的,从动力上也是非常强劲的。最后从定价来讲,我们还是希望留在上市新车发布时再公布。

记者: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是采取硅谷来做研发中心,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而我们这个SF 公司基本上是同时在美国和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我想请问张总这种模式的设计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第二个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基地的设计产能大概是怎么样的?第三个我想问一下您预计在19年或者20年或者未来3年吧,我们设计产能预计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张总:从中美两地的布局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从一开始就在美国这边研发,所以整个产品线来讲,我们在硅谷搭了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除了做相应的测试和试验以外,这个实验室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比如对于我们硅谷这边研发出来的纯电机,电控,电机控制器,电池包,电芯一些产品,我们在这边研发之后可以按照工厂的生产方式把它给制造出来,并且去给他一个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把它复制到印第安纳工厂。所以跟许多同行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们在美国是先研发,再制造,在这个产品基本成型以后拿到其他国家去制造,在这边工程师都非常厉害,我们这栋办公楼就有至少30个博士,比率非常高的,10%,其他的70-80/%是硕士学位。所以对硅谷的创新的意义是非常重的,如果在这边那研发出来的成果直接落地的话,从这儿拿到中国去制造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在硅谷制造。从产能这块儿来讲的话,目前美国工厂按照年产5万台收购了AMG工厂来布局的,自动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国内重庆金康是按照年产15万台,所以两边加起来,也是20万台左右。20万台回答三个问题,未来3年到5年实现满产。

记者:昨天发布的是SF5 、SF7,做中高端的,先在美国上市再到中国,那么今后会是说有的车型都会同时在美国和中国上市吗?

张总:我们目标是希望未来的产品同步上市,但是初期来讲,因为美国标准与中国是有一定差异的,不仅是车还包括驱动,因为我们这次是按照先把美国的这个产品先做好,然后接下来在中国进行投放,但是两边的产品工艺是一样的。

记者:请问未来在并购,收购这块儿有什么计划吗?后面并购的话怎么去把并购来的技术消化吸收?

张总:并购这块儿,我们前期做了两次并购,一个是对美国工厂做一个次产能的确定,然后就是InEVit的并购,战略不同,美国工厂并购是为了产能、市场,InEVit更多不仅是为了对SF公司的支持,InEVit公司的产生在德国是有传统优势的,虽然是一个美国公司,在德国跟几家德国的主机厂保持长久的合作的。所以InEVit这个公司能透露的信息不多。但是相信很快他们在欧洲这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他们主要是做(电池包),电池膜相关的技术。

记者:SF公司在美国的生产的中高端电动汽车,但是从国内目前的纯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好像人民的接受度,使用度都还不是在两到三年之内那种能够实现的,我们作为SF公司在市场这块有什么样的看法,你们的判断是一个什么样的。因为之前我和同济大学的汽车论坛专家们一起讨论的时候,他们认为电动汽车要在中国的普及,甚至在基本普及,可能需要到十年时间,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总: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中高端的汽车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不光局限于电动汽车,包括传统的燃油汽车,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对于SF来讲,接下来推出的产品,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同时我们未来的电驱动技术对于整车的性能没有损害,同样能达到非常高的加速度,里程基本上是不会低于1000公里,靠这个核心技术能力,可以有战略优势,因为我们的产品昨天跟各位探讨了整个外形,内饰,以及整个科技的大力投入也是为了满足中高端市场客户的需求,我们为什么来美国,做SF这个企业,创办这个企业的初衷,并不是在美国搞完研发,回到国内就去大肆攻占规模化的市场,因为我一直关注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就像昨天发布会上讲到的,从小确实是在汽车圈长大的,小的时候基本上上学的时候,人家放假都是出去玩去哪儿,我基本上就是冲压焊接,组装车间,就勤工俭学了,没工资。所以从小在车圈子里长大,从小在重庆也开了不少传统的燃油车,特斯拉对我的改变还是感触挺大的,我来到美国去参观了特斯拉,后来发现,在美国他不像中国,他没有这么多的电动车企。在美国基本上真正算电动车企业的,也只有特斯拉,其他虽然硅谷有很多,但是都还停留在设计阶段。工厂也没有,很多的资质也没有,都还比较早期,你如果用中国的古话来讲的话,应该说叫独木不成林。美国是个很大很大的市场,但在美国市场电动汽车的增速没有中国快,还是因为参与的人太少了。带动的人太少。

所以我一开始就是希望在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进行一个深入的参与,并且推动国际的电动车市场向前发展。所以总体来讲,全球的电动车市场非常非常大,海够深,应该是可以容纳很多很多的共同来参与这个事情。

记者:刚才您谈到在销售这块,未来更多的跟互联网电商合作,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的销售网络的布局和打造上,咱跟之前4S销售店这种模式有什么差异,在这方面你们在创新的一些做法。比如像特斯拉似的,他可能直营店更多的是一个体验的一个地方,消费者更多的通过像您说的这个互联网之类的去下订单,咱这块是不是未来也是这方面的一个打算,另外在品牌的打造和定位方面,跟小康的品牌有什么差异化的地方。

张总:第一个问题,销售模式这块,我们16年创立SF公司的同时在美国硅谷也投资了一家大数据公司。这家大数据公司,这两年也是深耕美国和中国的两个市场,并且在汽车行业里面,有非常不错的业绩,这个也是支撑我们接下来作为直营销售的一个非常大的核心。中国更多的通过直营的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的这么一个能力,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我们的用户,更好的了解潜在的消费者。这块是能做直营模式。

记者:品牌打造这块有什么规划,跟小康的品牌差异化的体现。

张总:第一个差异化,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康做的还是传统这块的汽车,包括SUV,SF公司是专注于纯电动,而且是中高端,整个设计制造到销售是完全独立的,包括品牌,同时,双方更多的是在(金康工厂)在业务上进行一些合作,但在品牌上相对独立的。

记者:距咱们量产差不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如何持续的把这个品牌推向市场,让国内的消费者认可这个平台,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更详细的解释。

记者:两个观点想请您点评一下,一个是国内的新造车势力,他们干这个,未来可能只有两到三家造车企业能活下来,有人说要达到十万家,才能保证这个企业生存下去,您这边点评一下。

张总:第一这个市场真的很大,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传统汽车到电动汽车,可能会像传统手机到现在智能手机的这么一个过程。市场很大,大家的机会都很多,不至于就两三家这种,因为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对于十万家的这个,应该看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了,不同的商业模式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果纯粹是靠买一台车赚多少钱,那肯定会需要比较大的量,但是现在却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因为产品这块来讲,像从SF的角度出发的话,我们的产品,不光包括整车产品,同时包括整个电驱动的平台,对于整个电驱动平台,包括我们后续的储能系统,包括电芯,都是系列化的产品。是一个新的发展,不光是汽车。

记者:刚才您刚刚说的电驱动平台,后期都会跟行业共享是吧?会有一个解决方案这种模式。

张总:对,我们会跟我们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共享我们在硅谷,在美国,包括在全球各地研发出来的产品。

记者:但这种共性还是会有别人顾忌到,你们本身就卖这个车的,你会不会把非常好的先进的技术,无论是电驱动各方面,给到别的企业,人家会有这方面的顾虑,我们怎么打消人家的顾虑。

张总:这个是大家要自己去看怎么看待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对我们的电驱动是非常有信心的,包括我们全球首创的四电机平台,好和坏,还是要从产品来看。

记者:我的理解,SF经过产品化实施,整车,而且有其他的像革新电驱动这块,给其他的整车厂来提供技术输出?

张总:新能源行业来讲,发展确实不是某一家能够轻松推动的。更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的一个轻资产,只是作为主机厂的角度,可以更好的整合这些资源,来起这个头,牵这个头,让我们通过整车牵头,从整个电驱动到自动驾驶到电机,到储能系统,同时我们将有更多的战略合作者,来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单打独斗。

主持人:今天的采访时间到此为止,接下来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疑问,也可以直接联系我,有相关的问题我们再通过邮件或者电话的形式,跟大家进行进一步的解答,也感谢大家,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支持SF 公司,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谢谢大家。

商用车网广告位招租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来源:易车网,本站只做展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或附和文章观点,内容如有不当,请通过客服热线通知我们删除。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624748671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