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南昌的一声炮响,正式掀开了中国独立武装革命的新篇章。由此,8月1日就成为今天的建军节。九十二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无数光荣征程,而一代又一代的军车装备,与他们一起保家卫国。
作为国内最大的军车制造商,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建设50年来,累计生产军车近40万辆,为人民军队提供了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军车,为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有“陆军航母”美誉的第三代军车EQ2050东风“猛士”,更是新时期东风军车的代表。东风猛士总设计师黄松坦言:“做军车的开发必须具备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东风人就是肩负着责任、使命和荣誉,干出了东风‘猛士’!”
卫国家,“猛士”诞生
因军而建,因军而兴,第一代东风人披星戴月,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一盏马灯、一根扁担、一双草鞋,硬是用榔头和锤子造出了第一辆2.5吨军用越野车EQ240,从此打响了东风军车发展的第一枪。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换装了新型大功率柴油机、具有更高通过性的东风EQ2102开启了东风第二代军车服务国防的历史。
进入21世纪,在各国陆军相继配备了高机动越野车后,中国高机动性军用越野车的研制还是一片空白,而最困难的状况是中国遭遇了国际技术的封锁,军车发展迟迟没有进展。彼时,美国重型军车“悍马”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
“中国能不能造出一匹‘悍马’呢?”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上,总参装备部领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有信心”,时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张小虞拍着胸脯保证,“而且有两个百分之百的把握,一个是百分之百自主知识产权,一个是百分之百国产化。”“谁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在张小虞的推荐下,这项任务最终锁定在时任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的黄松身上。
“对于汽车从业者来说,几乎每个人做梦都想造出一匹‘悍马’,这是一件令人感到很‘霸气’的事儿”,多年后,黄松回忆起这段临危受命的往事,仍然心潮澎湃。
尽管这项充满光荣的任务令人振奋,但以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条件,压力重重。既然已下定决心,只有一往无前。
东风“猛士”总设计师黄松
2002年,研制中国“悍马”——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军车的命令正式下达,时限5年。
立项后,东风公司、总装汽车试验场、驻东风公司军事代表室成立了由东风公司总部、总装汽车试验场、驻东风公司军事代表室、东风技术中心、越野车公司等单位和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推进协调小组、研发小组、生产准备小组,明确了各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技术部门组成由设计、试制、试验人员组成的项目团队,确定精心设计、精心试制、精心试验的开发原则。中国第三代高机动性越野车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张,要求每开发一个产品都要通过节点评审。当时东风公司集中人力做研发,坚持按节点完成任务,出现问题马上改。”黄松回忆。
2004年4月,总后勤部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军用车辆展览,总装备部领导来到参展的“东风铁甲”身边,听完车的性能和研制进程后,他问黄松:“这车叫什么名字?”
这下把黄松问住了,在研制中,一直叫“东风铁甲”,对内称“Y2项目”,并未正式命名。
总装备部领导思考半晌,念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车看起来威风八面,是我军镇守四方的猛士,就叫‘猛士’吧。”
东风“猛士”因此得名,并迅速在2007年开始批量列装部队,东风完成了向第三代军车的跨越。
“东风猛士车上所有部件,大到发动机,小到一个螺丝,全部自己生产,是真正的百分之百自主知识产权,百分之百的国产化。”黄松说,这款车不但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还创造了技术奇迹,实现5项理论方法创新,19项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全部15项战技指标中有12项超过美军“悍马”,其余3项均为国际一流,并取得75项专利技术,被军方誉为“陆军航母”。
保平安,猛士出征
抗震救灾,安保维稳,国际维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东风“猛士”。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在一切通讯中断的危急关头,重庆公安一辆原定去往拉萨执行任务的东风“猛士”“动动通”专用车接到上级命令,临时改道汶川救援一线。
彼时,带队中尉何将军以最快的速度驰援灾区,路上一处道路突然出现断层,眼看数米宽的深槽越裂越深,何将军快速判断周边路况:路的右边是山体,左边是深入山谷的斜坡,谷底河流湍急。来不及过多思考,何将军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将油门踩到底。东风“猛士”快速冲向断槽,一跃而过。落地时,后车轮发出巨响,却毫发未损。最终,这辆东风“猛士”成为突破重重阻碍第一个到达灾区的车辆,并将受灾情况第一时间传递给外界,赢得了“何惧山高路险,猛士一马当先”的赞誉。
2015年,东风“猛士”作为首选出征车,与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一同到海外执行任务,南苏丹、孟加拉国、刚果(金)、利比里亚等多个国家都留下了东风“猛士”威武的身影,而“猛士”也帮助中国维和部队圆满完成了警卫巡逻、运输保障、工程建设和医疗救护等任务。
阅兵式上的东风“猛士”引导车
阅兵式上,东风“猛士”也没有缺席。在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118辆东风军车参与受阅,27个装备方队中,有19名将军领队乘东风“猛士”受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公司生产的187辆军用车辆装备成功接受检阅,在所有受阅车辆装备中占比超过1/3。“零失误、零误差、零故障、零事故”通过检阅台,东风“猛士”和东风军车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英雄战车。
而东风“猛士”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等,进一步擦亮了东风中国军车第一品牌的金字招牌,充分展示了东风在军车研发设计领域的过硬实力。
向未来,猛士升级
在中国军车第一品牌的荣光背后,是东风人始终不改的报国初心。东风“猛士”的研发工作,没有因一时的成绩停滞,而是不断迭代更新。从最初的后勤运输保障车型,到200马力防护型平台,再到300马力B平台一线作战车型,东风“猛士”以自身的全面升级,实现了东风军车研发与部队国防需求的同频共振。
东风公司技术中心Y2项目总工程师周忠胜,是众多东风军品研发人中的一员。2010年开始,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副总工程师,周忠胜领导研制了防护型“猛士”和“猛士”改进型系列车型,逐步构建和发展了机动、防护、火力、信息四位一体“4+1”防护型车辆平台,支撑了轻型高机动部队试点建设。
随着轻高机部队建设的深入,周忠胜又开始研制全新的300马力“猛士”B平台。B平台实现了“猛士”承载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升级,整车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军车先进水平,能够满足我军未来军事发展需求,是轻型高机动部队的主力运载平台。
东风“猛士”在2019年上海车展亮相
与此同时,轮毂电机,也为东风“猛士”带来更灵活、更有力的心脏。
“从2011年开始,我就搞电动的‘猛士’,就是我到现在还在做的轮毂电机的项目。”在一般人看来,电动“猛士”遥不可及,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在黄松看来,新能源军车具有传统军车不可替代的优点,依托轮毂电机技术,其灵活性更好、越野能力更强、提速更快,且噪音小,在军事行动中便于隐藏。
虽已年过七旬,但黄松在研发攻坚的路上没有止步。2015年,黄松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将电动“猛士”的七项技术攻关逐一拿下,并完成了组织验收。
“是东风精神给了‘猛士’机遇,不忘初心,才会有‘猛士’的今天。”对于即将迎来量产的第三代东风“猛士”,黄松依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