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中国重汽通过与世界着名的卡车企业德国曼公司合作,引进了全套先进技术,最近,实现了批量生产,企业也在逐渐掌握着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
在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项目的一条分装线上,工人手里都会拿着几个塑料垫,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工具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由于不同的车型宽度不一样,因此,决定宽度的前桥和板簧要到总装线上分别安装。当德国工程师提出将前桥和板簧组成模块再送到总装线上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能。然而,在新建的分装线上,几个小小的塑料垫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总装部现场分部部长孟凡生告诉记者:“我们根据车型的需要,用这个垫子来调节车型的宽度,有的垫一片,有的垫两片,有的不用垫,这样满足了所有车型,到了生产线,效率提高了50%。”
一辆重卡除了几千个标准件以外,总装线上还要安装500多个关键零部件,实行模块化以后,这个数量减少到200个左右。但是高端卡车复杂的线路无法组成模块,起初中国重汽设计了4个工位集中安装,但由于作业时间长,其它几十个工位甚至需要停线等待一个小时。曼公司的技术人员按照德国的流程管理,将这道工序成倍延长。
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总装部经理赵继胜说:“工位、工序拉长,整个作业人员分布,和作业内容更加合理,目前是八个工位的生产,十分钟节拍,生产线不再停线。”
目前,经过三年的合作,中国重汽已建成曼发动机生产线,车桥生产线、驾驶室生产线和整车装配线,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了消化吸收了先进的管理。
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SWIGON说:“从制造技术,从工艺流程来说,这里和曼公司已经非常接近了,关键检测工序,也和曼差不多;同时,我们还做了人体工程学方面的改进,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装配的精度。”
借助曼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中国重汽投资100多亿元,对原有的生产线也进行了大幅度改造,生产能力从原来的3000多个车型增加到7500个。
就是这套科学的流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比技术本身收获的还要大的多,所以使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的管理人员,应该说在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企业在总量增长不大的条件下,今年1-6月份,利润增长27%。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这样说。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中国汽车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汽车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