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谈之色变的渣土车终于换上了环保的新衣。自7月1日起,北京范围内施工现场一律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渣土运输车辆。除了车箱须全封闭杜绝遗撒外,每辆车都将安装北斗定位系统,随时监控渣土车运输的线路和倾倒的地点。据了解,今年北京财政还将投入2.8亿元用于渣土车改造更新,对实施改造的车辆,每辆将获补贴1.5万元,约占改造费用的50%;全新购置车辆的用户,政府将给予每辆车5万元的补贴。随着补贴政策的陆续铺开,是否会为渣土车市场带来利好?
青岛解放天V 6x4自卸车
● 市场在观望
“治理渣土车规定不仅规范了渣土运输,或许还能刺激市场需求。”北京福正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志明表示。渣土车运输者深知不规范运输对城市的危害,但迫于运费的压力,不得不铤而走险。如今,北京开始加大力度治理渣土车运输,这些用户其实已做好改造甚至更新渣土车的准备。但让他们意外的是,强制性政策竟然会有补贴,这个意外的收获对用户更新渣土车是个有力推动。不过就目前而言,用户持观望态度的较多,政府执行力能否保持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北京骐宇瑞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敏也认为,补贴政策能给渣土车市场带来多大影响,关键看政府的执行力度。“目前还没看到太大动静,各个工地中也没有几辆改造好的渣土车,而且六环外仍然有很多国Ⅱ渣土车在跑活。另外,补贴政策针对的是注册资金在300万元以上的公司,小规模或个体用户该怎样改造车辆,目前还没有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看政策的执行力度,如果执行坚决,渣土车市场将有一定的更新需求量。”雷敏说。
对于渣土车治理效果,雷敏表示,还要在7月1日才能见分晓。如果出现渣土车运输方怨声载道的情况,政府很可能迫于压力,推迟使用新型渣土车的时间。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和排放升级一样的结局,对新型渣土车的销量也将是损害。此外,据某重卡车企负责人介绍,渣土车是今年新的增长点,而且北京又出台了相关政策,所以车企都看准了该市场。不过,目前只有国企、事业单位这样的大型企业才有购车的意向,整个市场处于观望期。
● 用户态度不一
此前,《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曾撰文探讨过渣土车安装GPS的问题,并采访了几位渣土车运输企业负责人,他们对安装GPS以及改装车箱的规定比较抵触,原因在于用户不愿承担改造成本。如今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他们的态度是否有所转变呢?
联合卡车6x4自卸车
“当然愿意了。很早就听说渣土车要改造,但没想到政府会给补贴。”北京某渣土车公司经理刘先生表示,虽然运输方要承担一半的改造费用,但如果让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上路,恐怕处罚的费用要比改造费多得多。因此还是及早将车改造好,省得夜长梦多。“的确,改造渣土车肯定是有好处的。从国家层面讲,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每一位在北京生活的人营造舒适的环境;从我个人来说,能够确保运输安全。”某渣土车公司相关负责人罗队长表示,过去,他经常超载运输,沿途货物泄漏遗撒也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如果渣土撒在路上还好,一旦砸到过路的车或人,就不是白跑一趟活能解决的事了。
不过,政府的补贴也不是所有用户都买账。渣土车司机赵师傅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他身边的许多用户对此次改造渣土车都存在抵触心理。由于购买新型渣土车需要增加一些成本,改造旧款渣土车也要3万多元,而政府仅补贴一半费用。对于用户而言,凭空增加的成本,是他们不愿看到的。“不仅如此,为了杜绝渣土车遗撒,新渣土车安装了一层PVC盖膜,将车箱封闭起来。而且车箱的尾部还安装了密封条。这样一来,货箱封闭以后与之前的装载量会有一定差距,这是运输方无法接受的。”渣土车司机刘师傅表示,由于渣土车运输是按装载量计费,“不超载根本挣不到钱”,甚至还会赔钱。如果改造成新渣土车,以后的生计都会成问题。
● 监管是重中之重
尽管有了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但想真正使渣土车市场得到有效治理,政府监管仍然是关键。“从北京政府治理渣土车的力度来看,此次可谓非常严格,但要确保长治久安并不容易。”业内人士指出,以前,相关部门对渣土车的监管不到位,突击式检查的效果也不理想。政策出台后,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监察车辆的运行情况,充分利用GPS的监测能力,一旦出现违章行为,便对车主进行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此外,肖志明也指出,有了新型渣土车并不意味着运输者深夜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还是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督。如果监管力度不够,用户很容易打擦边球。“在改造渣土车过程中我们发现,改造前后的装载量相差较大,如果相关部门在其运行过程不认真检查,相信用户还是会想一些应对策略。”肖志明说。
而雷敏认为,如今政府对渣土车治理的分工还需更加明确。以前多头管理导致各执法部门都没有绝对权力管理渣土车运行,造成渣土车监管难。另外,多头管理也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这也是之前渣土车横行街市的原因之一。
因此,雷敏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整合资源,提高监管力度。同时,各部门都应积极应对,真正把渣土车问题管起来,让违法无处可逃。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中国汽车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汽车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