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假如。
不过还是可以设想一下,假如重汽没有引进曼技术,那么今年的销量会如何呢?
笔者想说,假如没有引进曼技术,中国重汽恐怕跟欧曼、陕汽难免有一场恶战。在市场上,恐怕连第三都难保,更不要说进位第二了。
曼技术对中国重汽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这个真的可以有,请看笔者带来的分析。
今年,重汽在牵引车市场上逆袭,从第五一跃而升成为第二。恰恰正是牵引车的大幅增长,让中国重汽这个传统的以工程车见长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牵引车强势的重卡企业。
毫无疑问,重汽牵引车的“雄起”,主要得益于曼平台产品。以今年工程车市场表现之差,假如中国重汽没有引进曼技术,那么重汽的牵引车一定继续在后五名徘徊;重汽最擅长的工程车在整体市场严重疲软的情况下,也难以像以前一样,撑起重汽的一片天。
前不久,记者对话中国重汽集团 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他这样谈及了今年曼平台产品的表现:“曼产品推广情况还是不错的!” 蔡东表示,进入今年以来,曼产品开始真正进入市场,每个月销量很稳定。“今年1-4月,该公司的曼平台产品快速增长,前4个月的订单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 量。T7系列每个月销量大约有1500辆,T5系列每个月销量大约有1200辆;C7(汕德卡)系列每个月大约有100-200辆。”
蔡东接着介绍说:“曼产品不但已经上量,而且还在产品结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曼产品的销量开始攀升,极大减缓了重汽整体销量的下滑。”
公路车份额超工程车
与重汽牵引车热销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工程车市场的极度低迷,“今年以来,国内重卡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主要是自卸车、搅拌车等工程车销量下滑严重,甚至比金融危机时更甚。从一季度来看, 工程车重卡市场下滑幅度达到2/3。”蔡东这样分析道。他告诉方得网记者,今年一季度,在重汽的销量构成中,公路车销量份额首次超过了工程车,其中搭载曼 技术的车型占比接近1/2。
而此前,以自卸车起家的重汽,在公路车市场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曼平台推出之前,重汽牵引车的销量排名基本处于第五,与其在重卡行业的地位(2014年时的第二位、2013年时的第三名)都相差较远。
因此,曼产品的上量,不但减缓 了重汽今年一季度整体销量的下滑,还大幅提升了重汽牵引车的排名,排名从去年同期的“老五”位置跃至“老二”,超过了东风。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4月, 重汽牵引车销量为14127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8.4%,在整体牵引车市场下滑11.7%的负增长中逆势大增,且成为了前5强重卡企业中唯一一家牵 引车销量正增长的企业。
“今年是曼产品的收获期,也是重汽的收获期。”聊到重汽在牵引车方面的漂亮“逆袭”,蔡东也是掩不住地开心,“如果没有曼技术的产品,重汽今年一季度恐怕会很难过。”
引进曼技术——先见之明
众所周知,中国重汽引进斯太尔技术,更偏重于重载和工程车。在前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我国房地产以及高铁等的大发展,重汽因为在工程车领域的巨大优势,树立了其在重卡市场的领导地位。
不过,重汽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早在2009年,重汽就未雨绸缪,跟德国曼合作,引进了曼的TG系列平台,这个平台除了整车,还包括发动机、车桥等一系列关键零部件。
众所周知,欧洲的重卡主要用于物流,重汽引进曼技术,无异于补齐了牵引车的这块短板。不过,也许连重汽,包括蔡东在内的的高层都没有想到的是,工程车如此之快就落后于牵引车的增长。重汽一直以来的短板——牵引车,竟然现在成了重汽的长板。
假如没有引进曼技术,重汽不但不能做重卡行业的引领者,恐怕还要江河日下。
这世界没有假如,重汽今天的一切,却源自于重汽的高层一直在设想的几个问题:假如工程车市场不好了怎么办?假如其他企业加速赶超怎么办?假如未来市场形态发生变化了怎么办?
牵引车逆势大增 重汽靠曼技术上位
2015-06-02 浏览:2267
【行业动态】
前不久,记者对话中国重汽集团 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他这样谈及了今年曼平台产品的表现:“曼产品推广情况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