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立体巴士在北京科博会
看到这个标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 Déjà vu(既视感)的感觉。不过,这不是似曾相识,而是实实在在地发生过。早在 2010 年的北京科博会上,立体巴士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当年的媒体大肆地炒作,甚至立体巴士上路的时间表都列了出来。可是一晃六年过去了,同样是北京科博会,同样是立体巴士,我们仍只看见巴铁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一辆模型车在模型道路上行驶。这一次,立体公交真的做好准备改变公共交通了吗?
2016年立体巴士在北京科博会
公共交通与道路拥堵是大城市共同的棘手问题。公交站点的不合理设置以及公交车停靠时造成车辆排队,还有 BRT 公交专用道减少了社会车辆的道路资源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此外,地铁造价昂贵,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周期长,并不是一个经济的解决方案。这些公共交通的痛点,就是立体巴士希望解决的。立体巴士的运营空间为路面以上 2 米到 4.5 米,可以搭载1200名乘客,时速预计在 40-60 公里每小时。工程师认为该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空间的利用率,和常规大巴相比,立体快巴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和地铁、轻轨等交通系统相比较,立体快巴还可以节省成本。
不过,立体巴士提出的「搭载数千人而不占用车道」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不占用车道的目的是提升路面利用率而不影响其他车辆,然而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势必会对其他行驶车辆造成影响。双向六车道的道路是立体巴士运营的基本要求,除去立体巴士占据的两个车道,还需要留有一个车道通过高度较高的客车、货车,也作为消防车等大型车辆的应急车道,虽然表面上立体巴士没有占用车道,但它限制了部分车辆的道路使用范围。此外,运行于其他车辆之上的立体巴士会造成其他车辆司机视野的改变以及注意力的分散,若投入使用,路面其他司机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如果没有标准的道路规范以及遵守规则的司机,立体巴士的正常运营将会十分困难。
最后让我们回过头看看,在 2010 年时代杂志所评选的全球五十大发明中,有 iPad 这样已经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电子产品,也有 Kickstarter 这样目前运作良好的互联网集资方式,当然还有更多的发明至今仍没能大规模地投入实际生产、生活中,例如立体巴士、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等。就立体巴士而言,它还是有机会的,毕竟目前的交通状况急切地需要更多的好点子去解决拥堵问题。巴铁科技董事长白志明表示,巴铁科技会于今年在秦皇岛落实立体巴士的制造与产业化,并在秦皇岛建设 120 公里的立体巴士线路。对一个行业的革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去的 6 年是立体巴士概念、技术以及道路标准制定等内容的积累过程,它能否在今年完成实际运营和改善交通,我们还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