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养护公路的工作中,公路会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翻浆,松散,坑槽,泛油,波浪等。可能我们对这些专业术语感到很陌生,但这是公路上经常出现的状况。接下去我们就每个现象来作个分析。
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
解决方案:1.提高路基加强放水 2.降低地下水位 3.铺设隔离层 4.改善路面结构 5.修隔温层
建议使用土壤固化剂,它能使土壤由亲水性变为斥水性,提高了土壤的耐水性和抗压强度,因此它对土壤的强化是永久性的。经过土壤固化剂处理过的土壤,其强度、密实度、回弹模量、弯沉值、CBR、剪切强度等都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节省了工程维修成本,经济效益俱佳,是当前理想筑路材料选。
松散:春季很容易发生路面松散病害:其一、春融季节,当基层有较多细粒土及孔隙时,水分或泥浆进入到基层相接触的沥青混合料空隙,再加上荷载的反复作用产生剥离现象,所以松散破坏是从下面开始的;其二、春季惊蛰节气后,会进入多雨期,尤其是表面粗糙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大空隙路面长期被水浸泡,在水的作用下,路面剥离首先从表面车轮轨迹带上发生,此时破坏是从上面开始的,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病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沥青混合料出现掉粒、松散。
解决方案:1.改善路面结构 2.改变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 3.采用SBS改性沥青
建议使用抗滑型雾封层技术,抗滑型雾封层技术是针对路面裂缝、松散等早期病害的预防性养护材料。它与传统雾封层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抗滑型雾封层材料中含有一种高耐磨性的微粒,能大幅增加雾封层施工后路面的抗滑性能,弥补了一般雾封层抗滑性能不佳的缺点,保证了行车安全。
坑槽:是指路面中出现碗状坑洞。沥青路面发生坑槽病害的原因多样,与春季有关的是水损害。雨水或融冰雪水进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反复多次产生的动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下来,局部沥青混凝土变得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路面产生坑槽。
解决方案:1.清理穴坑——填满穴坑——压实。 2.挖除旧料——添加新料——整平压实。 3.清理病害区——加热病害区——耙松——添加新料(冷混合料)——软化新料——整平压实。 4.喷补工艺
建议使用高远圣工坑槽冷补车,设备适用于春季、冬季(雨后)等施工不利季节抢救性修复,应急处理突发性坑槽破坏。维修时间短,受气候影响小,延长施工季节;设备智能化,只需3人即可完成机车全部操作,施工完成后即可开放交通,保证通车顺畅。比例供料系统,可实现连续供料功能。
泛油:是指路面混合料中的沥青向上迁移到路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低温季节施工,会导致沥青与集料分离,局部沥青用料过多,沥青路面的嵌缝料散失过多,气温转暖后,在行车作用下多余沥青溢至表面而形成泛油。此类泛油病害的发生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多雨、路面孔隙率较大、路面压实度偏低、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大。
解决方案:1.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压路机压平。2. 先撒5~10mm粒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压平。3.先撒一层10~15mm粒径碎石,用压路机压平,稳定后,再分次撒上5~10mm粒径的碎石,并压平。对于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除后,重做面层。
建议使用沥青路面热补车,利用红外线热能把冷却的沥青拌和料进行再生与加热。具有给沥青混合料加热保温、乳化沥青喷洒、沥青路面加热修补等多项功能,能方便、快速、一次性的完成路面常见病害的修补作业。
波浪:是指路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定不好(基层强度应小于95%),使基层容易造成松软而导致路面病害。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均、用油量过大或是拌合法施工摊铺时细料集中、局部油量大(油石比超过6%),沥青多处石料厚,沥青少处石料薄。当路拱过大或平整度差,则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油料会向低处积聚,形成壅包。
解决方案:可在波谷喷洒沥青,并均匀撒上适当粒径的的矿料,摊平压实。波浪比较轻微的路段宜利用雨后(或晴天洒水)使磨耗层处于湿润状态,然后用镐、路刮或拉毛器把高凸部分刮松、刮去,凹陷处拉毛、整平,刮出的粒料如粘性不足,可以添加适当粘土拌和(或筛除过多的细料,添加适当粗料)铺平,及时碾压密实。
建议使用冷铣刨机。
针对特定现象使用特定的设备来处理故障,这样才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