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栅车之所以被称为“万金油”车型,是因为其既拥有厢式车的运输安全性,又能够实现像平板车一样装卸便捷性,凭借灵活多变,叱咤多种运输场景。但是蓝牌新规发布后,仓栅轻卡的物理结构出现不小的变化,在卡友之间引发了热议。那么新规下的分层式仓栅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还有其他蓝牌仓栅车可以选择吗?
货厢一分为二 层板真的很脆弱吗?首先,看到新规仓栅的实车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中间增加了层板,层板与货厢底部呈水平平行关系,将货厢变成了上下两层结构。以主流的2.1-2.3米的货厢高度来计算,层板均匀分割后每层高度仅为1米出头。
然后是层板的强度问题,经过仔细观察后,不同品牌的仓栅是货厢在隔板的结构和布局上也大有不同。像这款车在层板下方采用了简单几条横向的空心钢条作为支撑,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两侧立柱。钢条再铺上一层铁皮,铁皮四周与立柱也有焊点,其承重能力并没有那么的不堪。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台,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款车在层板底部的稳固方式上有了小小的升级。除了9条横向的钢条外,竖直方向也设置了三条钢条,通过多个正方形设计,使得上层在放置货物后能够均匀受力,承载能力要比前一款仓栅更优。
双层仓栅能用 但真的好用吗?采用双层结构后,对日用百货、酒水饮料、农副产品等中小体积货物的运输场景影响不算太大。不过像一些大型家电、设备等体积更大的货物就不能用双层仓栅来进行运输了,只能转战厢式或平板轻卡。装卸自由度大打折扣后,“万金油”车型的称号将不复从前。
其次就是稳定性,原本货厢从下往上码放,现在因为中间有了隔板,以前能放三层箱子,现在有可能只能放上下两层。分层摆放后甚至会留出多余的空间,不仅运输时货物容易移动,层板上方的货物也会导致车辆重心变高,影响行驶操控性。
最后是便捷性,双层仓栅可以像以前一样将侧面栏板打开进行装卸货,但是受层板高度影响,下层空间只能从左右两侧进行装卸,有时还需要登车弯着腰对货物进行码齐。而上层虽然可以拆掉横杆,工人无需猫着腰来装卸,但如果没有叉车或更高的货台配合,装卸效率也会大不如前。
9月1号后该怎么选择蓝牌仓栅新车?经销商表示,以后卡友购入新规轻卡后很有可能会拆掉层板,至少在使用习惯上能与之前的仓栅车大差不差。但是这么做也会带来以下的麻烦:如果想完全拆掉层板,就只能将铁皮和横梁全部切割开来,而年审的时候必须要原封不动地焊回去,比较费事。再有,如果路上遇到交警查车,有可能因为行驶证和实车的上装结构不符,被认定为非法改装,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那么既想拥有装载空间,又要用车无后顾之忧的话要怎么办呢?我们再看回法规原文:总质量超过3500kg的仓栅式轻型货车后部载货车厢应采用多层仓栅式结构(货厢底板至仓栅顶部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1500mm除外)。所以在符合新规的要求下,还是有另外两种合规仓栅车型可以选择的。
第一种是1.5米单层仓栅。虽然车厢内部高度被压缩了,但免去了层板的影响。1.5米的纵向高度也比双层仓栅的适应性更强,可以承担一些较大件货物的运输。
还有一种就是微卡,因为其总质量不超过3500kg,货厢可以超过1.5米且不用增加层板。可是,受限于车身底盘的限制,这类车型并不支持重载,基本只能用来拉轻泡货了。
编后语:蓝牌新规对仓栅式货厢的物理结构进行改变,限制了仓栅车“万金油”的属性,本质上也是为了减少超载行为的发生,让轻卡市场越来越规范化、细分化,做到专车专用。
根据经销商透露,目前他们到店的双层仓栅轻卡基本是作为样车展示,所以并没有大批量引进。而且他们预测,客户大概率不会接受双层仓栅,宁愿选择老款仓栅或二手仓栅。那么各位卡友会更倾向于哪种蓝牌仓栅呢?亦或是选择厢式及平板车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文/谢宗龙)
- 分享:
- 推荐车系
- 解放JH619.17-61万元
- 解放J6P13.88-55万元
- 解放J6L13.3-44.52万元
- 乘龙H514.8-43.43万元
- 虎V6.5-25.3万元
- 推动货车超载入刑,严查大吨小标08月16日
- 跑车20多年,为什么他从不加小油08月16日
- 【填问卷赢红包第2期】看视频、08月16日
- 严查四米二,造福六米八?08月16日
- 减负!!!取消调整53个罚款事项08月16日
- 400元的运费到手只有70元?08月16日
- 国务院发声了!货运行业的这些行08月16日
- 货车司机拉西瓜走绿通,被要求一08月16日
- 货运行业罚款迎来调整!这些违法08月16日
- 车险保费省5千 货损少赔10万!08月16日
- 扫描关注微信
- 下载客户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机会 网站地图 企业账号申请 广告合作| iPhone客户端 / Android客户端| 手机版 | 意见反馈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80575号 / 京ICP备0908084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781号
Copyright ©2009 www.360c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卡车之家 版权所有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