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日趋完善,传统的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旅游团体企业在车辆采购及日常管理方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市场低迷期待精品破局
当前,500公里以上的长途、超长途公路客运市场所需要的大型、高等级客车的市场空间不断缩小;300公里以内的中短途客运的生存空间也被快速发展的铁路运输挤压到150公里左右;100公里内的短途客运班线因票价低,被业内戏称为道路运输业的“鸡肋”,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相对应的精品车型屈指可数;旅游团体市场因经营群体庞杂,进入门槛低,车辆采购上重价格、轻品牌的现象依然普遍。
大环境的变化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采购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加上2008年前后中国客车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价格乱战、地方保护等问题仍未彻底消除,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有数据显示,去年道路运输企业传统客运业务的经营收入除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省份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旅游客运及团体市场在新《旅游法》实施后全面下挫,客车销量也相应下降。据统计,去年客车共销售25.3万辆,同比下降0.61%,其中,7米以上客车销售16.6万辆,同比下滑2.38%;10米以上大型座位客车从2012年开始下滑(当年下降0.11%),去年则大幅下滑12.57%。今年一季度,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公路客车销售下滑20%以上。
利润空间方面,除宇通的利润率保持在6%至8%的“高位”增长外,全行业的普遍利润率仅维持在2%至3%,不少二三线品牌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层半车以价值优势制胜
行业的不景气、利润的下滑必将催生客车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车企业无论是在市场策略还是在产品研发、销售方面,均需要最大程度适应当前道路运输业的现状。
以宇通为例,为了适应利润率日趋下滑的公路客运市场,推出了10米及11米层半客车等新品,旨在通过改进车型,来降低道路运输企业的车辆采购成本。据了解,去年《JT/T325-2013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的出台,限制了营运客车的座位数,道路客运企业尽管平时上座率不高,但为了节假日及春运高峰期间多拉几个人,在车辆更新换代时依然优先选择座位数多的车型。为此,以宇通、厦门金旅等为代表的客车企业在去年纷纷推出10米、11米层半客车系列。尽管长度段上少了1米—2米,但座位数依然与之前12米段一样,价格却少了2万至3万元。
众所周知,道路运输企业在当前的生存格局下,2万至3万元的价格差颇具吸引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客车企业主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为客户创造全生命周期最大价值的理念指引下,推出更具适应性的精品。
8至9米中巴受青睐
中短途客运市场及旅游团体市场方面的格局变化,催生了道路运输企业对8至9米中型客车的青睐。据记者调研,在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北高铁网络完善的区域,通过选用中型客车替代大型客车,不仅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实现加密班次,吸引客源的目的。杭州长运集团总工程师金柏正表示:“在长三角区域,高铁的快速成网让平行的公路客运班线遭遇了‘滑铁卢’,杭州至南京、杭州至温州、杭州至宁波等班线均举步维艰。为此,我们尝试开通中心城市至周边县乡(镇)的客运班线,而此类班线车型的最优选择就是9米中型装19座,不仅能降低40%的高速通行费,还能满足该区域旅客追求舒适、便捷的需求。”
在旅游租赁市场,行业结构性调整也使10米以上大型客车的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为例,12米旅游大巴的承包费一般每月在1万元左右,而8至9米中巴每月仅6000元至8000元,旅行社及旅游团更青睐中型客车。
公交市场聚焦优质订单
公交市场方面,随着各地加强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近几年城市公交快速发展,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一直呈现逆市上扬的发展态势。但因城市公交在车辆价格、订单选配、商务政策及付款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对客车企业的资金实力、成本管控、生产能力及政府关系要求较高,让各家企业对公交市场的开发相对更加谨慎,更多地聚焦优质订单。
不过,优质订单的数量总是有限,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如新能源公交车这样的“蓝海”市场也很有可能演变为“红海”市场,客车企业只有亮出真功夫,才能掘到属于自己的那桶金。